68歲的蕭媽媽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出現倦怠無力、胃口不佳的情況已持續好幾天。近日她因意識不清被家屬送往醫院急診室,且因發燒、肺部膿瘍發炎、血糖過高與輕微腦萎縮的情形被收治住院。
蕭媽媽在住院7天後,所有病症皆已控制穩定,但卻陷入昏迷。後來通過腦部磁振造影檢查,從影像中發現她的腦部滿是名為「豬囊尾蚴」的寄生蟲,醫療團隊趕緊投以抗寄生蟲藥物治療。治療2天後,蕭媽媽恢復意識,表示自己半年前曾在東南亞旅遊時生吃豬肉,醫療團隊更確定其狀況為豬隻寄生蟲轉移宿主所導致。後續住院治療40天後,蕭媽媽順利出院,目前定期回門診追蹤。
豬囊尾蚴蟲 會影響腦部功能
台北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許元昱說:「豬囊尾蚴」是原生於豬隻的寄生蟲,會因人類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豬肉而轉移宿主,通常寄生在人體的腦部、脊髓與肌肉中。豬囊尾蚴蟲可一直存活在人體內,並在人體內繁殖,若進入腦組織,會搶食腦部的養份與血液,引起周圍腦組織發炎;而腦部會因反覆發炎、修復,使腦組織膠質增生,影響腦部的功能,若延誤治療甚至會危急生命。
腦部磁振造影 診斷快速又安全
過往診斷豬囊尾蚴蟲的方式是取出部份腦組織化驗,不僅技術困難且有傷害腦組織的風險;從2017年開始,國際放射線醫學會修正診斷準則,只要腦部磁振造影影像顯示有小於2厘米的圓影,且裏面有小黑點,或是沒有小黑點,但顯示有大型病灶,且有生食豬肉生活史者,即可直接診斷,立刻給予有效的抗寄生蟲藥物治療。
許元昱說明,磁振造影即是過往所稱的「核磁共振」檢查,磁振造影的組織對比與解像能力比電腦斷層高,所以能看到腦中極微小的阻塞、出血、發炎或血管病變,使用時機為腦功能受影響或無法解釋的腦部與神經症狀。
以上述案例蕭媽媽來說,罹患慢性病的她因血糖控制不佳,造成身體炎症反應,而醫療團隊初步以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輕微腦萎縮,因此懷疑是腦中風,於是收治住院。通過藥物治療後雖然退燒、肺炎緩解、血糖降至正常值,但意識卻較之前更混亂,甚至呈現昏迷,這種超乎醫療預期的狀況就是使用核磁造影檢查的時機。當影像檢查出爐,其大腦、中腦與小腦,甚至基底核皆可見到許多帶有小黑點的明顯圓影與大型病灶,因而得以確診。
避免攝取生肉 以保護身體器官
許元昱補充說,治療豬囊尾蚴蟲必須持續施以抗寄生蟲藥物至少2~4星期,才能有效殺蟲,而死亡的寄生蟲會在腦中縮小並鈣化,整個病程對人體傷害的程度須視寄生蟲的數量與寄生位置而定。
許元昱提醒民眾,在食入寄生蟲的初期,並不一定會立即影響身體,但後續可能因繁衍數量增加而影響身體器官,或於免疫力降低時造成不適。因此,慢性病、老年人、幼童等免疫力較差的族群要儘量避免攝取生肉,以免食入處理不周、帶有寄生蟲的生肉而危害身體。◇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