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醫護投書知名醫學雜志《柳葉刀》,披露廣東馳援武漢醫務人員滿負荷運作極度疲勞以及缺少防護用品的狀況,並向國際社會求援。相關內容被媒體報道後不久即遭刪除。另有武漢醫務人員披露,武漢肺炎病毒傳染性強、毒性巨大,普通市民防不勝防,就連醫護專業人士都難逃其害;重癥患者死亡率五成以上。
前線醫護投書《柳葉刀》請求國際支援
國際知名醫學雜志《柳葉刀》(Lancet)2月24日發表了一批題為Chinese medical staff request international medical assistance in fighting against COVID-19(《中國醫護人員要求國際醫療援助對抗新冠肺炎》)的通訊文章,因文中披露了廣東馳援武漢醫務人員在抗疫第一線的艱辛與困境,引發了國際輿論的關註。
該文的作者署名為Yingchun Zeng(曾迎春),據稱是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護理部的醫護人員。文章表示,為支援武漢對抗肺炎疫情,廣東第一批支援醫療隊隊員上月24日來到武漢市。這些醫務人員到達武漢後的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供氧、心電圖監測、管道護理、氣道管理、呼吸機調試、中央靜脈置管、血液透析護理以及一些基礎的護理工作(如醫療廢棄物處理和消毒工作)等方面。
文中描述了這些一線醫護人員所面臨的極其艱難的困境和身心疲憊的慘況。
據文章的講述,武漢的條件和環境比她們此前想像中更加困難和極端,「這裏的防護物資,如N95醫用口罩、面罩、護目鏡、防護服、手套等都嚴重短缺。」
同時,武漢一線的醫務人員工作負擔非常大。由於需要經常洗手,許多醫護人員的手都長出皮疹;因為需要長時間佩戴N95口罩和穿戴多層防護設備,一些護士的耳朵和額頭上都長出了壓瘡。
文中寫道,「我們在進入隔離病房前 2 小時就會盡量避免進食和飲水。一些護士的嘴唇上起了水泡,還有的護士因為低血糖和缺氧而暈倒。」曾迎春寫道,除了身體上的疲憊之外,醫護人員還在遭受內心的痛苦。
「雖然我們是專業醫務人員,但我們也是人啊。我們像其他所有人一樣,會感到無助、焦慮和恐懼。經驗豐富的護士們有時候會抽空安慰年輕的同事們、嘗試緩解TA們心中的焦慮。但即使是經驗再豐富的護士,也還是會哭泣。」
文章表示,雖然已有14,000名醫務人員前往武漢支援,但當地病患太多,醫生及護士還是極度短缺,「我們需要更多的幫助。我們在此向全球的醫務工作者請求醫療支援,請你們來到中國,幫助我們抗擊疫情。」
這篇文章被中國大陸的網民翻繹成中文後,在多個網站流傳,並有陸媒報道了相關內容,引起輿論界更廣泛的關註。
有網民評論,這樣的求助出現在柳葉刀以英文發表,實則是當地醫護在極度危難境況之下的無奈之舉,匪共不允諾,援助也進不來,初始階段,美國要進來,還不允許,在殘局無法收拾的情況下,請體諒當地醫護的無奈之舉,希望這樣的求助能起到積極的些許作用!
然而,上述相關文章和媒體報道發表後不久,即遭中共網管封殺刪除,中國國內網絡社群中網友的點評留言大多也遭刪貼封殺,微博上相關帖文下的許多網友留言評論目前已都無法查看。
隨後,「廣東援助湖北武漢醫療隊」公開發布聲明,指責《柳葉刀》在線發表的前述通訊文章 「嚴重失實」,並聲稱該文的作者並非廣東援助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隊員,不能代表廣東醫療隊的立場,要求文章作者立即從《柳葉刀》撤文並道歉。
有媒體人在推特表示,「財新」相關報道的原文與指責報道失實的聲明,現在都被封殺變成404了,希望兩位作者安好。他們真是「吹哨人」。
武漢醫務人員:重癥患者死亡率五成以上
自由亞洲電台2月20日報道說,武漢肺炎病毒傳染性強、毒性巨大,普通市民防不勝防,就連醫護專業人士都難逃其害。
報道說,武漢一位志願者引述當地醫療系統的消息說:「大部分感染主要因為防護措施沒有提高到非常高的標準,因此感染的人非常多。老百姓是交叉感染,一是老百姓無知,另一個是他們(政府要求)封閉消息,等到老百姓知道時,為時已晚,(然後)再隔離基本上面臨死亡。內部消息指重癥患者死亡率是50%。」
武漢一醫院後勤部門的醫務人員馬女士也對自由亞洲電台說,從輕癥轉化為重癥的患者,死亡達50%以上。
馬女士說:「本來是輕癥,但是他沒有辦法抵抗病毒,就會演變成重癥,重癥的死亡率是50%以上,如果上ECMO人工心肺系統,通常是嚴重狀態。如果給病人上這部機器的費用也相當高。」
前線醫生:武漢重癥死亡率超高 前線醫護人員感染風險防不勝防
2月19日,中新社主辦的《中國新聞周刊》刊登了對一名化名李姍的武漢前線醫生的專訪。李姍是重癥醫學科一名副主任醫師,是最早到武漢支援抗疫的醫生之一。
李珊介紹說,她所支援的醫院是武漢一所二級醫院,重癥監護室平時收治病人很有限,但疫情爆發後,重癥室開始擁擠不堪,每次有患者死亡騰出床位,馬上就有新的病人住進來。
早已見慣了生離死別的李珊,來到武漢後,卻被眼前的狀況震驚了:醫院人滿為患,許多重癥病人情況危急,一些病人病情惡化迅速,病床分區不合理,床位擁擠,管理不規範等等。很多時候李珊都覺得力不從心,「需要三頭六臂才能解決問題」 。
李珊說,前線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是防不勝防,再加上很多人24小時在崗,身體和心理上承受著極大壓力。
據她介紹,重癥病人多數病情惡化迅速,死亡率非常高,病人的情況比想像中還要差,生命體征很難維持。
「從病人的數量判斷,疫情暫時沒有什麽變化,尤其是重癥病人。大家現在都想知道有沒有出現拐點,什麽時候能雨過天晴,什麽時候能看到希望,目前這種形勢還不太明朗。」李珊說。
李珊介紹的情況和一名武漢重癥室醫生在網上的匿名爆料吻合。該醫生透露,重癥治愈率只有10%左右,大部分都只是安慰性治療。因為插管(有創呼吸機)的安全條件不具備,再加上即使插管也難有效果,所以重癥者基本上能不插管就不插管。沒有特效藥 ,很多病人因為肺部被分泌物佔滿,最後像溺水一樣意識清醒地被「淹死」。@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