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新聞拍案驚奇》,我是大宇。
今天呢,我們出一期新拍專題,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天包含兩個專題欄目:首先還是有關香港,介紹兩位美國資深專家,對香港問題的深入分析,來聊聊香港人抗爭的走向。
然後,我們會介紹中美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以及接下來要面對的棘手問題。
~~~新拍專題~~~
專題一:香港人會贏嗎?美國專家深度分析
我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刊登在一個叫做《美國利益雜誌》的網站,先對這個機構做個介紹。《美國利益雜誌》是2005年成立,創始成員主要是從著名的《國家利益雜誌》跳槽出來的,領銜的人,就是著名的日裔美國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他曾在1992年出版《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這本書,語言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共產主義,自由民主將是人類政府發展的最終形式。他的這本書非常有名。
12月13日,《美國利益雜誌》的網站,刊登題為「Hong Kong's Long View」《香港問題遠景》的文章。作者有兩個人,一位是在新聞評論界比較活躍的,美國公民力量發起人楊建利,另一位是宗教自由論壇主席Aaron Rhodes。
短期看:拉鋸戰 不會有明顯贏家
他們在文章中分析,有兩點在反送中之初就很清楚:一是,不管中共還是香港政府,都不會積極回應香港人訴求,而是強硬打壓;二是,中共和港府,都沒能力讓香港抗爭者徹底噤聲。短期來看,雙方是拔河、拉鋸戰,不會有明顯贏家。
而在11月份,當局的打壓陡然升級,但相應地,有三件事隨之而來,一是泛民主派在區選中大勝,二是美國通過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三是12月8日,再有超過80萬,也有人說有100多萬香港人,走上街頭遊行。這說明甚麼呢?警察的暴力鎮壓不管用,但同時,大規模抗爭,目前也不太可能取得當局的積極回應。
這從今年6月16日的事件就看出來了。
當天,超過200萬香港人上街遊行。700萬人口有200萬人上街,這種人口比例,是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這篇《美國利益雜誌》的文章形容,這種規模,換作任何其他地方,一定會引發政局的變化,但直到目前,香港政府的人事上,沒有任何改變。這是香港抗爭運動有別於其他運動的獨特之處。
為甚麼這麼大的抗議都沒有變化呢?兩位文章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因為香港追求民主自治的抗爭者,面對的真正對手根本不是香港政府,而是正在統治全中國的獨裁政權。
過去30年,中共依賴各種辦法,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政權之一,對待異見人士,它的打壓毫不手軟。對待香港,也一樣。文章認為,作為英國的前殖民地,香港人珍視的個人權利、法治等民主原則,都代表了共產黨意識形態的對立面,香港公民社會十分繁榮。而中共在國內使用的分化、收服、信息封鎖和收買的政治控制方式,在香港收效不大。而事實證明,在香港的強硬打壓,只會加劇香港抗爭者與當局的對抗。
香港國際化民主化 中共無法掌控
兩位專家從香港的角色進行了分析。香港同時扮演了兩個角色,一是從中共建政至今,香港扮演了中國與國際間貿易的「前哨」;二是,香港扮演了令中國與世界交換信息與價值觀、理念的「渠道」。
可是,這樣一個國際化的城市,為何在反送中以來,得到世界其他政府的實際支持很有限呢?文章提出兩點:一是,一些民主國家出於國內問題的考慮,對國際事務採取謹慎和保守的姿態;二是,對於中共難以忍受批評的態度,一些國家便不願招惹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香港沒有了國際聲援,就減低了抗爭成功的幾率。這樣看來,形勢對香港抗爭者很不利嗎?不是,文章舉了個例子。
美國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這就是香港抗爭運動成功的一個很好的範例。自從簽署後,香港官員對待香港抗爭運動,沒有再採取跟中共一樣的嚴厲批評態度。這說明,香港仍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城市,那裏的居民跟世界的連通程度,要遠遠超過他們在大陸的同胞。
就像我之前在《立場新聞》也看過一篇文章,大意是說,香港仍然是中共無法完全控制的地區。《美國利益雜誌》的文章進一步指出,這個背景,就使得即使親北京的香港當地官員,在採取打壓策略前,不得不三思而行。
綜合以上內容,香港的國際化使得中共無法完全掌控,而香港市民的民主化程度,也令當局難以控制,因此,這場運動才綿延6個多月而不停。
長遠看:堅持就是力量 抗爭風會吹進大陸
作者楊建利和Aaron Rhodes在文章中提出一個觀點,就是香港的長期運動,會產生漣漪效應,終究會打破當局的信息封鎖,把這股風吹進大陸,當局的扭曲宣傳會失效,大陸人會看到香港事件的真相,觀點會慢慢變化,這個趨勢將有利香港抗爭者。
另一方面,大陸經濟發展的同時,它也在挑戰西方民主國家的原則基石,就是人權、民主、法治,這是西方國家不會視之不理的,北京最終要為此付出代價。而香港正在扮演的,是人類自由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民主社會將有不可推卸的道德義務去保護。
還有一方面,香港的形勢對中共的內部權力平衡,也有衝擊。
兩位專家在文章最後提出結論,對香港抗爭運動來說:長遠看去,中共當局無法「專斷」,「堅持就是力量」。
他們建議香港人,以最低成本的策略,和對道德準則的堅守,去爭取最廣泛的理解和支持。隨著時間的推逝,改變就會到來。
同時,文章作者還說了意味深長的一句話:香港人不怕短期內無法取勝,而中共害怕香港人沒有敗退。
好了,這篇文章的原文更精彩,大家感興趣,可以找來閱讀。我也沒有完全翻譯,只是節錄其中部份內容,分享給各位觀眾。
港警改變策略 從明到暗 港人討論對策
看完以上內容,也許有的觀眾覺得,這兩位專家分析的也太樂觀了吧。那中共萬一出兵,或者萬一真的放棄在香港的「一國兩制」,怎麼辦?現在當局不是還要發展澳門作為金融中心嗎?那些極端的情況,出現的幾率相當低,當局也要衡量得失。而發展澳門為金融中心,也得看看澳門有沒有香港那樣的基礎,和國際認可度。
大陸經常搞一些項目,冠上「世界」啊、「中心」啊的頭銜。比如最近好像有個「世界律師大會」,可是有幾個國家的律師參與呢?真的要搞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就得有那個基礎在,沒人承認,自己是搞不起來的。
另外一方面,有香港網友討論,最近香港警察似乎改變了策略,從街頭的暴力鎮壓,變成暗地裏上門抓捕,暗中進行打壓。而表面上,申請遊行也批,催淚彈也很少放,大大降低了香港事件的媒體曝光度,隨之關注度也下去了。所以我看到,香港的抗爭者也在討論相應對策。
好了,香港問題就說到這裏,這是我們今天的第一個專題。現在進入下一個專題,中美的貿易協議。
專題二:中美達首階段貿易協議 在簽字前還有「雷區」
截至12月13日,中美的貿易戰,如果從正式加徵關稅開始算,已經打了18個月。如果找最初的起點,可以追溯到2017年4月,對進口鋼鋁產品對國家安全影響的232調查,以及2017年8月開始的,對中方於技術轉讓、知識產權等領域問題的301調查。
美國總統特朗普,從年輕的時候就在批評中方不公平貿易,到當上總統,開始把這種批評轉變為施壓對方改變的行動,要求中方停止不公平貿易行為,包括知識產權竊取、強制技術轉讓,等等。最顯著的施壓辦法就是加關稅。
從2018年7月到現在,特朗普已經對中方總計價值超過3,600億美元的商品,施加關稅。其中最顯著的是2019年5月,對價值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
而中方面對美國的批評和施壓,就說美國是看不慣中方變強大,要遏制中方成長為全球經濟強權。在這個理由支撐下,中方也先後宣佈,對總價值超過1,1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施加關稅,最多的一次是2019年6月,對美國價值6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25%關稅。
過程中,雙方為了達成終止貿易對抗的協議,從2017年5月到2018年10月,進行了至少13輪面對面的貿易談判,但是給外界的信號始終是過山車,一會兒有希望了,一會兒又根本看不到光。
就在剛剛的12月3日,特朗普還說美國不急著達成協議,拖過2020年美國大選都是可以的。就在十天之後,突然就發生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新聞:12月13日,中美雙方突然宣佈,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消息最早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洩漏」出來的,他在12月12日發推文說:美國已經非常接近跟中國達成一項巨大的協議。
這樣的場面過去一年多,外界見多了,一方說有希望,很快被另一方否定。但這一次,沒有這樣。
12月13日,中方的國務院新聞辦在當晚召開記者會,宣佈中美雙方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就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文本達成一致。
特朗普總統也在當天再發推文,指出已經批准與中方達成的,內含廣泛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但是,這份協議還在完善細節,而且要經過必要的法律程序,這樣一折騰。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說,雙方簽字可能要在1月初。
在當前的文本中,美方的部份行動包括:
1)將取消計劃在12月15日開始的,對價值156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5%關稅,這些商品包括智能手機、玩具、電子品等,如果這一關稅實施,等於是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產品,全面加徵關稅;
2)將對價值約12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稅幅度減半,從原先的15%降到7.5%;
3)對另外大約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25%關稅,將維持不變,這些商品包括機械、電子還有傢俱等。特朗普表示,要把這些關稅作為第二輪貿易談判的槓桿。
而中方的部份行動將有:
1)未來兩年,美方將增加對中方出口價值2000億美元的商品,具體有哪些商品,還要再商定;
2)其中已基本確定的是,中方將每年購買最高達5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
3)將做出有關知識產權的具體承諾,包括假冒產品、專利、商標何藥品權問題,這些承諾將在之後公佈;
目前,雙方協議文本達成一致,但還是有很多細節分歧,讓外界感到,這是埋藏在協議中的地雷,在走到1月初簽字的那一步之前,不知道會不會被不小心踩爆,讓協議再告吹。
推特「財經真相」做了一個分析,有關中美協議公告的差異:
1)美國的公告包含強制執行機制,中方沒有;
2)美國沒提到分階段降低關稅,但中方提到了;
3)美方說中方同意購買大量農產品,中方沒說,還在新聞會上說美國也會買中方農產品;
4)美方沒有說,還要對文本進行校對、翻譯,甚至是「商量」的時間,但是中方的說了,這就給中方繼續「拖」創造了空間。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說,中方是否會信守承諾,還要觀察。這都是第一階段協議,到底能不能破繭成蝶的變數。
目前,這個第一階段協議,還不是最難的部份。這一階段主要解決的問題是購買農產品、減少關稅、還有部份知識產權問題。第二階段的協議,將觸及中方的結構性改革,會更難談判,包括中方的經濟間諜活動,政府補助國企低價傾銷等等。
而美國明年即將舉行大選,特朗普又要面對國會民主黨的彈劾壓力,這都是第二階段協議談判路上的障礙。
但是特朗普本人發推文,還是展現著他強大的自信,他說:第二階段的貿易協議,要立即開始,而不是等到2020大選之後。
那麼,第一階段協議,能不能順利掃清雷區,實現簽署,以及第二階段協議,會不會如特朗普所願,立即推進,我們繼續關注。
最後,歡迎您訂閱和分享我們的頻道。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裏,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