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通俗、故事情節精彩曲折,《醒世恆言》可為一絕。它是中國明末清初作家馮夢龍的白話小說集,作品多取材於現實生活以及民間傳說。

馮夢龍出身士大夫家族,是明代著名學者、劇作家,與兄馮夢桂、弟馮夢熊並稱「吳下三馮」,代表作「三言兩拍」是我國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

這裏和大家分享《醒世恆言》的部份名句:

01 

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

—《賣油郎獨佔花魁》

隨着明代商業的發展,商人群體逐漸壯大,社會影響力漸漸提高,在《醒世恆言》等「三言」中,商人成為小說的主角。在這些以商人為主角的故事中,闡明了很多「生意經」,最主要的一條就是忠厚,誠實不欺。

忠厚實誠不會吃虧,刻薄吝嗇反而會做賠本生意。《賣油郎獨佔花魁》中的主人公是賣油郎秦重,秦重為人忠厚老實,賣的油質量好、要價低廉,因而廣結善緣,靠自己的勤勞、忠厚漸漸過上好生活。並感動了流落風塵的花魁娘子莘瑤琴,與之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02

人有逆天之時,天無絕人之路。

—《黃秀才徼靈玉馬墜》

一人立志,萬夫莫奪。

—《大樹坡義虎送親》

明代中後期,人的主體意識高度覺醒,出現主張高揚人之個性的思潮,人自身的力量得以強調和重視,《醒世恆言》中體現出這一點。

天無絕人之路,在一扇門悄然關上的同時,或許在背後又開了一扇窗。人有自信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發揮自己的本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03

得人濟利休忘卻,

雀也知恩報玉環。

黃花飼雀非圖報,

一片慈悲利物心。

累世簪纓看盛美,

始知仁義值千金。

—《小水灣天狐貽書》

得放手時須放手,

可施恩處便施恩。

—《大樹坡義虎送親》

漢時,有一個叫楊寶的人,將受傷的黃雀救回家,用黃花蕊餵它。小黃雀傷好之後,現出黃衣童子之原形,為了報答楊寶的救命之恩,令楊家累世為三公,代代為高官。

這類異類報恩的故事不少見,雖然事為荒誕,但是理不淺薄。慈悲之人,心存仁厚,絕非為了貪圖利益而助人。往往是水到渠成,由善因而結出善果。

04

含容終有益,

任意定生災。

事不三思終有悔,

人能百忍自無憂。

—《一文錢小隙造奇冤》

遇事需沉着冷靜,先把一股「氣」壓下去。在《一文錢小隙造奇冤》這個故事中,為了一文錢,共搭上了十三條性命,因貪財之念,更有意氣之爭。小小的一文錢,本不值得為此而爭,生活中很多事像這一文錢一般微不足道,很多時候只是氣不過。只要忍得一時之氣,能冷靜下來思忖,會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和災禍。

05

盛衰有命天為主,

禍福無門人自生。

—《盧太學詩酒傲王侯》

凡事但存天理念,

安心自有福來迎。

—《張廷秀逃生救父親》

盛衰有命,歷史發展、人事變遷的總體趨勢非人力能左右的,有些外在條件是我們無能為力的。但是在具體的生活中,個人之禍福是可以由自己來把握的。

面對外在條件,可以積極主動地利用,進而改變現狀,而非純然的消極被動地接受。正如孟子所說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想招來福祉,則需心存善念,克制人性的私慾、貪念等。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示意圖)(pixabay)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示意圖)(pixabay)

06

善惡到頭終有報,

只爭來早與來遲。

—《張廷秀逃生救父親》

灘闕巧逢恩義報,

好人到底得便宜。

—《施潤澤灘闕遇友》

銅盆撞子鐵掃帚,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一文錢小隙造奇冤》

佛家因果報應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其實說的就是從人世生活中總結出的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依善道辦事,或許可得一時之便宜,於是沾沾自喜,旁人憤憤不平。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良的人,終究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07

善惡無分總喪軀,

只因戲語釀殃危。

勸君出話須誠信,

口舌從來是禍基。

—《十五貫戲言成巧禍》

觀棋不語真君子,

把酒多言是小人。

—《陳多壽生死夫妻》

人言可畏,戰國策士可以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挑起或消弭一場戰爭;眾口鑠金,子虛烏有之事似乎被說得像是真的。

說出去的話就如潑出去的水,出言不可不慎重,玩笑之言也要注意把握分寸。《十五貫戲言成巧禍》這個故事中就是因為一個人的一句戲言,而導致了一樁冤案。

管好自己的嘴,成事或敗事,有時就是一句話的事。

08

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

—《賣油郎獨佔花魁》

路遙知馬力,

日久見人心。

—《徐老僕義憤成家》

《醒世恆言》中也頗多觀察世道人心之言,感慨人的外在表現和內在真實這兩者往往不相符。人不可貌相,不能以貌取人。

若要真正了解一個人究竟為何等人,需要與之相處,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感受到。

09

奉勸人行方便事,

得饒人處且饒人。

—《大樹坡義虎送親》

得閉口時須閉口,

得放手時須放手。

—《小水灣天狐治書》

退一步海闊天空,予人方便,也是給自己留餘地。自己佔了理時,難免洋洋得意,但若得理不饒人,他人可能也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

10

日前不做虧心事,

半夜敲門不吃驚。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

正如俗話說的: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倘若做了不義之事,用不正當的手段達成目的,自己的良心首先就會不安。唐玄宗的武惠妃施手段害死了玄宗的三個兒子,而後感到良心不安,為噩夢所擾,不久後驚懼而死。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人皆有四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這都是人所固有的善良品質。若做了虧心事,有違這四心,自我的內心就會先顫抖,甚至將自己擊垮。

馮夢龍《醒世恆言》的名句還有諸如:

人逢喜事精神爽,

月到中秋分外明。

男兒不展風雲志,

空腹天生八尺軀。

勢不可使盡,

福不可享盡;

便宜不可佔盡,

聰明不可用盡。

……

皆為從市井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人生智慧。

~載自【希望之聲】◇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