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在短短的一個多月裏,起義軍攻城掠地,應者雲集,軍事上節節勝利。然而,老子說:「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一片大好的形勢下,潛藏著危機。

陳勝、吳廣舉兵造反時,存在一些問題。他們在舉事之初,有些事情考慮得並不是那麼仔細。

◎陳勝造反的三個疏漏

一、信息混亂

第一個問題是,陳勝、吳廣造反時,釋放出的政治信息相當混亂,因為他們同時打出了兩個旗幟:一個是扶蘇、一個是項燕。扶蘇是秦始皇的兒子;項燕是楚國的將軍。陳勝、吳廣同時打出這兩個旗號,而這兩個旗號是互相矛盾的,因為如果他們承認扶蘇,希望扶蘇當皇帝的話,就等於承認了秦始皇,或者說是秦王朝的執政合法性,如果承認項燕的話,也就等於承認了楚的執政合法性。

所以說,陳勝、吳廣在最開始的時候,沒有進行任何仔細地思考,或者說理論上的準備,從而在宣傳上釋放的信息非常混亂。這是他們準備不足的地方,或者說是一個缺陷。

二、稱王過早 

第二個問題,就是陳勝稱王實在太早了。陳勝在陳丘稱王的時候,有兩個人來見他,這兩個人都是後來在秦、楚之際的風雲人物,一個叫陳餘,一個叫張耳。

陳餘很有名,在後來的楚、漢戰爭中被韓信給殺了。張耳的兒子叫做張敖,張敖後來娶了劉邦的女兒魯元公主。所以說,陳餘和張耳都是當時的風雲人物。

陳餘和張耳本是大梁人,大梁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這兩個人早在戰國時期就很有名,當時秦政府想徵召這兩個人去做官,但他們沒有去。

陳餘和張耳在見到陳勝的時候就說,將軍稱王稱得太早,容我們給你提一個建議:你呢,應該立六國貴族的後代,讓他們重新復國,因為現在等於是你一個人在抗擊大秦整個國家的力量,如果你能夠扶立六國貴族的後裔為王的話,而他們也要復國、反秦嘛!就能多給秦國樹立一些敵人,也會有很多人來支持你。所以,建議你緩稱王。

但是,陳勝沒有聽從陳餘和張耳的建議。這是陳勝在戰略上比較失策的地方。

三、兵力分散

第三個問題就是,起義軍在軍事方面發展太快,陳勝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一看發展這麼快,他就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了,所以他就犯了第三個軍事上的錯誤——四面出擊。

本來,當陳勝、吳廣手下有這麼多人的時候,他們應該集中精力去攻打秦的都城咸陽,把秦政府給滅了,但是陳勝和吳廣選擇了四面出擊。他們一共派出六支軍隊,就是向六個方向同時進兵,分散了兵力。

六支軍隊中比較主要的有這麼三支:一支向西,去進攻秦的都城咸陽。當時領兵的人叫周文,他帶著這支軍隊往西走,進攻函谷關。

另一支軍隊由武臣率領,北上去進攻趙國。接下來,陳勝派吳廣從陳地出發,向西北去進攻滎陽。滎陽是戰略要地,城防堅固。

◎謀士蒯徹出奇招

武臣率領的部隊,很快就打下了趙國的都城邯鄲 ,邯鄲在現在河北省的南面,離河南省很近,因此武臣很快就打下了邯鄲。當他正準備繼續往北打的時候,有一個叫蒯徹的人前來求見。蒯徹是一個說客,他也是楚、漢戰爭時期的一個風雲人物。

蒯徹給武臣提了一個建議。他說,我們打仗,光靠軍事征服是不行的,這樣花的力氣太大,損失也太大,最好的辦法是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不用打,就能讓敵人投降。

他說,我知道一個人,這個人是范陽的縣令,膽小又懦弱。見到你的大兵壓境,這個人肯定會投降。投降之後,你千萬不要殺他,因為你一旦殺他,就會給別人留下一個印象,說我投降之後就要被殺掉,那麼他們肯定會拚死抵抗的,是吧?不殺他, 那要怎麼對待他呢?給他一輛車,給他榮華富貴,然後讓他坐著車到處去炫耀,說你看我現在投降了,享有榮華富貴,日子過得很好,你們跟我一塊投降吧!這就等於是用他來號召別人投降。

武臣採納了他的建議。武臣最開始的時候的確是用蠻力、 用武力去打,打下了十幾個城。自從他採用了蒯徹的計策之後,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復了三十多個城。很快,武臣就幾乎佔領了趙國全境。

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之後,起義軍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攻佔了陳縣。在接下來的一兩個月裏又佔了趙,領土面積快速擴張。形勢看上去,一片大好。

◎秦二世的鴕鳥政策

秦國的皇帝秦二世此時在做甚麼呢?

秦二世是一個花花公子,喜好吃、喝、玩、樂,一旦大臣提到國家大事的管理問題,或國家遇到麻煩了,秦二世就很不願意聽。

陳勝、吳廣剛剛開始造反的時候,就有人向他據實回報,但二世就很不願意聽。於是,二世就把他手下的那些參謀,當時叫博士,都叫來商討對策。二世問這些博士,說聽說有人造反,你們怎麼看?有人建議調兵遣將,剿滅叛軍。二世聽後,臉色極其難看。這時,一個叫叔孫通的人站起來了。

叔孫通是一個儒生,他對二世說,不可能有人造反,聖明天子在上,天下成為一家,怎麼會有人造反呢?我們現在法令這麼嚴明,皇上又這麼聖明,怎麼可能有人造反?這些人不是叛軍,不過是一夥強盜,其實是一群小偷。沒甚麼了不起的,讓地方負責治安的官員把他們都抓了,就沒事了。請皇上放心。

二世聽後,心中大喜,然後就挨個問每一個博士的看法。有人說是叛軍造反,有人則說是小偷鬧事。秦二世把所有說是叛軍造反的人,懲罰了一遍,然後重賞叔孫通。等於是,叔孫通靠諂媚之詞,哄得皇上很高興,說了一番謊話,卻得到很多的獎賞。

二世走後,有人質問叔孫通,說你是儒生、孔子的學生,讀的是聖賢之書,怎麼講話這麼沒有原則?明明是假的,你竟然也敢說?

叔孫通一邊擦著汗一邊說,今天我要是說了真話,還不得死啊?叔孫通心裏知道秦政府已經沒希望了,回家之後,立刻就把二世給他的賞賜打包,連夜逃走。後來,叔孫通投奔劉邦,成為了大漢的開國功臣之一,協助漢高祖制定了整個大漢王朝的宮廷禮儀。

秦二世在應對陳勝、吳廣造反這件事上,實行了一個鴕鳥政策,假裝看不見。而這時,周文率軍已經打進了函谷關,他手下的部隊已經達到兵車千乘,步兵十萬的規模。

陳勝、吳廣是否能就此滅亡秦國呢?請看下一章《亡秦必楚》。

▲ 老子曰:「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 老子曰:「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