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中,涉及鬼怪又普遍人皆知的有西方的「萬聖節」,又叫「鬼節」,古時,他們每年於十一月一日原是慶祝去舊迎新的節日,但又相信亡魂會在前一個晚上,在人世間走動,並找替身借體再生,所以在十月卅一日晚上,人們都會熄掉燭光及爐火,為免被鬼魂發現,他們還會化裝打扮成妖魔鬼怪,戴著可怕的面具來嚇走亡魂,然後才再重新燃起燭火,表示新的生活開始。而小孩們更會提著南瓜燈,逐家逐戶去索取糖果,若不給,就有權搗蛋,懲罰該戶,孩童可樂了,大多滿袋糖果而歸,經歷時光流逝,時至今天,原來的意義,已經演變成以歡樂為主流了。 「鬼節」我國也有,就是每年黃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又叫盂蘭盆節,上古時稱「七月半祭祖節」,原是慶秋收祭祖酬謝大地的節日,因為「道教」認為此日是中元地官的寶誕,又是地官大帝赦罪日,此日祂會持人鬼記錄簿,檢閱善惡,被檢中者,永世難以超生,故十方大聖以好生之德,齊集設壇誦經,作法事,道士供奉花果,超渡餓鬼亡魂,祈望地官赦罪;而祭祖者,也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後更擴大至所有亡魂。
傳統拜祭祖先會於忌辰,時年八節,或春、秋二祭等,「敬如在,盡孝道」;相傳每年七月初一開始,陰曹地府會大開「鬼門關」,讓那些沒有子孫、親人拜祭的遊魂野鬼,也可以享用陽間的路祭奠饗。咦!若用現代語來說,七月份豈不是地府開放給亡魂的「自由行」?怪不得我國傳統婚禮或吉慶擇日,都不選七月份啦!啊!陰間法例都有仁政!
「道教」乃我國教派之一,亦是本土自己的宗教,其他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等都是外國傳入的。「道教」的文化藝術道德思想、倫理哲學、扶乩、山、醫、命、卜等等,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只可惜常被醜化了,例如茅山道術,又使人感到神秘怪異,又因戰爭等而停滯不前,實應啟研,汰劣揚優,在學術上有用的,便不可埋沒。
至於「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就是佛教其中一個「目連救母」的故事,相傳佛祖釋迦牟尼的徒弟中,有一個名「目連」的修行者,因掛念去世的母親,用天眼通,看見作孽已深的母親,在地府成為餓鬼受苦淒慘,於是用法力,將飯菜送到母親的口邊,但可惜都化成火焰,吃不到,佛祖說:其母種下的罪孽,非兒子一人之力能化解,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所以目連聯同一眾高僧舉行大型祭拜儀式,超渡亡魂,這傳說漸成習俗,後更與中元節結合起來,大家都是以「孝道」及「佈施」為功德,普渡孤魂野鬼。
踏入七月份,節日氣氛蔓延各處,而當年因為避共來港的潮籍人士約有數十萬人,他們也將盂蘭盛會的傳統文化帶來香港,透過本地各區的街坊福利會協助組織了各區的盂蘭盛會;每年由黃曆七月初一開始,至七月底,整整一個月,香港各區都有人在球場或空地上搭建竹棚,舉辦盂蘭盛會活動,包括設法壇、打醮、誦經、上演神功戲、祭祀、燒衣紙、福物競投及施孤(即派平安米)等,現時「盂蘭盛會」已被大陸列入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上世紀五十年代,內陸大量難民湧港,人浮於事,生活困難,當時香港政府急向聯合國呼籲救援,並促助難民就業,例如上海人往昔生活繁華,所謂「海派」,當然懂扮靚,大多開理髮店、修甲,客家人做籐業,潮州人出名抽紗刺繡⋯⋯至六零年代,才開始有小型山寨工廠,生活稍稍安定,人們唯有求神拜佛寄予希望,每年七月中,更見到處有人燒街衣,望家鄉親友平安,做生意的人祭品較豐,化寶後,會往地上撒下角錢,街童會一湧而上拾取一兩角錢,他們在等待時,還會頑皮地齊喊著:「燒衣唔撒錢,今晚見鬼顯!」唉!生活艱難,小孩又那會知道,「撒錢」的含義實是「施孤」也!而當年內陸人民生活苦困頻傳,在風聲鶴唳之下,大家還是節衣縮食,郵寄包裹回大陸,救助同胞!
當年的潮州人在此月特別熱鬧,像趁墟一樣,除了祭祖拜神外,還會走訪多區相約親友家附近的盂蘭盛會場地致祭,特別是叔伯嬸母等,更可以藉此閒話家常,增進情誼,小孩每晚飯後,都擔著凳隨著長輩趕往每區上香及觀看潮劇,以解思鄉之愁!而孩童們則可以在會場內的攤檔遊走,尋找小吃,可說是大眾同樂了。
今日點煮:「清心綠豆爽」
每年的盂蘭盛會會場旁邊都會聚集了很多攤販叫賣,吸引市民流連,猶如墟市般。筆者記憶中曾經品嚐過這一款潮州獨特的甜湯美食,叫做「清心綠豆爽」,感覺可口,更是清涼消暑佳品!
材料:
生粉:二両。
去皮綠豆邊:六両。
冰糖:六両。
水:六杯半(用八安士杯計)。
馬蹄粉:一湯匙;水:三湯匙(作芡用)。
做法:
(一)「清心丸」可買現成的,而做法也簡單。把生粉放小盤中,煮滾半杯水後(四安士)衝入生粉中,用木筷子快速攪勻,拌成一粉糰,再搓至不黏手後切成小粒便成清心丸,未用時,敷些少乾生粉,使其不互黏。用時,先汆水過冷河後,用清水浸著。
(二)去皮綠豆邊略沖洗後,浸清水四小時,要換水數次,去掉黃水,至水清澈後,揀走沙粒雜物,再衝淨隔水,可入紗布湯袋紮緊袋口後,放入蒸爐蒸十分鐘取出待用。
(三)將六杯水煮滾,落冰糖煮溶後,加入處理好的清心丸,煮至透明便熟,然後落已蒸熟的綠豆邊,煮滾後,將馬蹄粉芡攪勻,慢慢拌入煮至稠狀即成。◇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