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除了皮膚病常見,還會有多汗問題。中醫的汗症包括了「自汗」和「盜汗」,自汗是在病人清醒時,且在正常的溫度及活動下,身體多處或某一固定部位(通常是手掌或腳掌)出汗量異常地多;盜汗則在睡覺時出汗。一般來說,盜汗比自汗容易治療,而且病情單一。相反,自汗的症狀變化多端,治療時亦需審慎求變,本文主要是探討自汗的分類及治療方法。

氣虛自汗

自汗其中一種最常見的證型就是氣虛。氣虛自汗的人通常會整個身體及全個頭部都大汗淋漓。患者或會感到怠倦,有時怕冷,有時怕熱。治療這種多汗症,必須要補氣,一般會重用黃耆及人參。

實熱自汗

另一種同樣是十分常見的自汗證型就是實熱自汗。實熱包括了濕熱、痰熱、血熱、瘀熱等等。實熱自汗的人,通常都會在活動後或氣候稍熱時,變得汗流浹背。他們的汗味頗重,交談時聲高氣粗。在治療這種多汗症時,就會常用石膏、知母、生地等清熱斂汗的藥。

緊張自汗

這種多汗症在中醫的教科書上不構成一種證型,但筆者在臨床上卻屢見不鮮。患者每當有壓力,例如考試、面試,甚至看醫生,就會出現自汗。當緊張的時刻一過,自汗的情況又會減輕。筆者曾經遇過最極端的個案,就是患者在考試時需要不斷用紙巾抹汗,否則整張試卷都會濕掉。在治療這類病人時,除了運用中藥安神定志外,還需要處方有助睡眠的中藥,以改善患者的緊張情緒。

局部自汗

局部自汗通常是手掌或腳掌出汗,雖然其它部位都可以出汗,但其共通點都是某一部位經常出汗過多。局部的自汗很多時並非因為體質引起,有時候只有局部地方的汗腺比較發達。治療時應採用外治法,例如運用外用的中藥,包括粉劑或酊劑,來慢慢使汗腺萎縮,從而達到治療功效。

上述幾種自汗並非一定獨立出現,有時候亦可同時出現。所以在用藥時必須靈活。多汗症屬於慢性病,治療時間較長,患者必須要有耐性堅持治療,才會看到效果。◇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