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大陸A股滬指、深成指、創業板三大股指齊跌,其中滬指跌下3000點大關,滬深兩市逾240股跌停。有大陸財經評論人士曾經在3月5日撰文提醒投資者「新一輪股災正在醞釀」。

黃曆新年以後,大陸股市開始上漲,尤其是從2月25日高開以後,連續上漲,短時間內站上3000點大關,而上海和深圳兩市已經有六個交易日成交量破萬億(人民幣,下同)。有券商開始看多A股,長城證券就第一個喊出滬指可以上漲到4000點。

但是,3月5日,百度認證的財經達人「憑欄欲言」卻提醒投資者雖然滬指周線八連陽,但是滬指卻在醞釀新一輪股災。3月8日,股市大跌。滬指跌4.40%,深成指跌3.25%,創業板指跌2.24%,似乎驗證了「憑欄欲言」的預測。

以下是「憑欄欲言」《滬指周線八連陽,新一輪股災正在醞釀》一文。

自進入2019年以來,A股揚眉吐氣,滬指周線八連陽。

3月3日和5日,兩會分別開幕,4日,A股高開,站上3000點整數關口,創逾八個月新高。

01

股票價格大方向說來自於兩個方面的因素決定,一為情緒影響,二為基本面;

情緒狂熱可推動資金進場,激發投機性對賭行為,推高價格。

基本面則是價值投資的理念,公司能賺錢才代表公司的投資價值,股票價值最終還是靠公司的基本面驅動。

股票價格中既包含了投機性因素影響,也包含了價值投資因素對價格的影響,兩者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價格。

而兩者的關係,卻並非簡單的非黑即白,投機性因素對股票價格的拉高,會通過各種方式反映在公司基本面中,體現為基本面的改善,造成公司盈利的表象,卻不一定是其核心業務的表現。

如同「核心CPI」與「CPI」的區別一般,或者股市價值投資的觀測窗口,應建立在「核心基本面」之上。

而投機對賭是一種零和博弈,放大至國家整體來看,投機零和博弈因素可以在相當程度上互為抵消,國家整體的經濟表現可視為股市刨去投機因素之後的「核心基本面「。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一說,也是建立在「核心基本面「的之上的。

中國城投債投資中流行有一種基本面分析派,根本不去分析關注城投企業,而著重對地區經濟進行綜合評價,或許可視為一種建立在「核心基本面」上的價值投資法。

而中國股市為何反映不了中國經濟?

原因也很簡單,股市偏離經濟基本面的表現僅僅是因為投機因素過重。

僅此而已。

02

股市投機因素如此嚴重,在於情緒,情緒太容易被影響。

中國股市中有個說法,叫「韭菜記憶不超過三天「,說的就是股民情緒多麼容易被影響。

這不應將其歸結為人種、族群、文化等虛無飄渺的原因,而是因為分配中,勞動報酬佔比GDP分配比例過低。

在中國GDP分配中,勞動者報酬佔比長期低於五成,2007年甚至低於四成。

需要注意的是勞動者報酬中含有社會保險等費用,勞動者報酬佔比穩定的情況下社保費用增長過快代表工資性收入增長佔比還在下降。

收入增長追不上經濟增長,疊加社會保障不完善,房、教、醫、老多重壓力之下,財產性收入就會成為改善生活,提升階層的希望所在。

負壓之下的中國人是最勤勞的。

多數人也認為中國人是厭惡風險的,而事實上,中國人對風險厭惡程度怕遠不如想像中高。

人人皆怕被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列車甩下車,只要有改善生活,提升階層的機會,敢放膽來博的大有人在。

勤勞和膽量來自於壓力。

錢越難賺,越是想通過金融資產投資來彎道超車,哪怕暫時的節衣縮食,心中總有個希望不是?

有需求就有市場,情緒完美的被利用起來。

2015-2017年,有人在買房致富,有人在賣房致富;

再往前,2014-2015,買股;

再往前,2009-2012,買房;

而2019年,散戶在買股致富,股東在賣股致富。

然而…

拍賣場外花5塊錢買了堆石頭,有人想去拍賣場賣了他致富,有人想買了它致富。

競拍開始;

5、6、10、20、50…

一路換手一路漲。

價格一路飆漲,石頭還是那堆石頭!

誰富了?怎麼就富了?總財富增長了嗎?

有人會說,石頭本身是有價值的!

石頭當然有價值,問題是,石頭價值增加了嗎?

恐怕石頭的價值還降低了。

為何降低?

可以稍微思考下,後文解釋。

後來,拍賣場裏一幫人圍著這堆價值降低了的石頭,個個都覺得自己富了,嘿嘿嘿的笑著。

好像也不太好笑…

我笑點低。

03

一般認為股市的財富效應有兩種影響;

1)個人財富及可支配收入隨著股價上升而增加,因此,人們更願意消費,從而促進消費。

2)個人壓縮自身消費,將更多的財富投向股市以賺取回報,從而降低消費。

而事實上,在中國卻主要是第二種效果發揮作用。

為何在中國第一種影響不能發揮作用?

或許存在某些不便說的原因,至少我尚未看到過有人給出解釋。

原因即在於中國股市主要為投機性驅動,不由基本面驅動。

1990-2010年股市年化回報1.8%,幾乎比任何一年的定存都低,不是投機誰會來玩?

而投機是零和遊戲,放至個體來看有輸有贏,,而以全國宏觀來看,投機性對賭因素互為抵消後,財富實際沒有增長。

自然,宏觀上也沒有促消費的作用,零和博弈之下,有人多消費了,就會有人少消費。

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的正是全國宏觀數據,一路下滑的數據展現了在2014-2018房市、股市輪番暴增之下,財富效用中的促消費影響是如何失效的。

然而,投機性拉動之下,第一種影響不能發揮作用,第二種影響卻仍然在發揮作用。

在2015開始,棚改貨幣化安置快速增加,房價暴漲,進入房市資金增加,房市的金融資產屬性突出,其對消費的壓製作用逐漸顯現,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得到體現。

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2015年驟降至10.7%,2016年至10.4%,2017年至10.2%,2018年再次大幅下滑,至9%。

這也是石頭價值降低的原因,財富效應的負面效果。

2019年初,筆者曾發文看跌匯率和股市,短短兩個月,股匯皆表現出良好升勢,多位朋友留言詢問我是否看法改變,事實上,近期動向反而使我更加確認自己的觀點。

這甚至已不需要去研究數據,因為相似的事件在房市剛剛發生過,市場總在證實或證偽,2018年的市場已經證實過,一個炒高的房市是如何驅使消費下滑的。

生產的目的就是消費,當消費被壓縮,即為生產被壓縮,經濟基本面惡化。

2018年,全國實體虧損兩萬億,這就是實體的現實,這就是實體的基本面。

歷史總在重複(也未免太快)。

2019年,或許一個炒高的股市還會告訴你,他將如何通過壓縮消費,影響經濟基本面。

據聞,各路貨幣基金開始遭遇大規模贖回,用以投資股票,而場外配資也已從籠中放出。

事物皆具有兩面性,一個興旺的股票市場未必一定會對實體經濟有幫助,重點在於其是基本面驅動的價值投資還是零和博弈的投機。

無論金融還是實體,其回報必然來自於實體,實體回報率是一切經濟問題的根源。

所有的金融回報,最終必然要在實體身上索取。

基本面驅動的股市可以與實體相輔相成,並自實體身上得到應得的回報;

而投機性驅動的股市一邊會通過壓縮實體需求打壓實體回報率,一邊又需要從實體身上搾取足額回報,成為悖論。

悖論從誕生瞬間就開始醞釀又一輪的風暴。

且這輪風暴醞釀期,個人認為很難撐完二季度。

正如發燒帶來的難受未必是對身體有害,那只是一個激發白細胞清楚細菌的過程。

加息也未必是損害實體,可能只是清理實體身上的細菌,減息也不一定對實體經濟有幫助,重點看是否有助於實體回報率攀升。

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也不重要,中國間接融資已經持續了幾十年,存在即合理,重要的還是實體回報率。

沒有回報率管你是直接還是間接融資都有風險,風險承擔人不同而已,由銀行轉變為二級市場股民而已。

單從中國歷史來講,中國1993年所處境況與現時頗有相似度,已經有過較為成功的處理經驗,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前,朱鎔基通過加息緊縮使中國本身危機因素得到一定程度的清除,從而奠定了1997年後率先反彈的基礎,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打下了根基。

再回到經濟本身,中國經濟的問題就是實體回報下滑問題。

而實體經濟就是分工和交換的問題,短期內分工效率未必能上個大台階,但提高交換效率卻仍有很大空間,具有很多著力點。

例如,英國在1760年時即存在大量收費公路,稱之為有稅道路。

而道路之設,原為便利商業運輸,提高交換效率;

假使通行稅不斷增加,便商之舉便會成為累商之舉,交換效率反趨下滑,進而拖累商業生產。

至現代,英國收費公路數量已極少,趨勢也已擴展至整個西方世界。

而據說,目前世界上70%以上的收費公路都在中國。

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曾經做了一個實驗,同一車貨物,委託物流公司運送,從廣州至北京運輸成本超過從廣州至到美國。#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