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辨梭菌」感染是最常見的醫院內腸道感染,其毒素除會引起腹瀉、發燒、敗血症,死亡率更高達25.7%。中大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一款以靈芝孢子合成的微型機械人,可以在15分鐘檢測到難辨梭菌毒素,比原有檢測方法更快更準確。

中大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消化疾病研究所主任沈祖堯表示,由於醫院環境擁擠,人口老齡化、接受抗生素治療人士增加等,本港難辨梭菌感染個案在過去幾年顯著增加。「病人吃了抗生素,結果腸內好菌壞菌都死掉,變相更容易感染。」中大醫學院早前的研究顯示,2014年每10萬名公立醫院住院病人中,有36.3人確診感染難辨梭菌,逾一成住院兩星期的病確診感染人,長者、炎症性腸病人都是高危群組。

沈祖堯教授指,難辨梭菌是透過接觸患者排泄物或受污染物件傳播,較難治療且容易復發,預防感染尤為重要。然而現時,醫院主要通過兩種方法結合的方式檢測難辨梭菌,唯化驗過程需時1至2日,亦容易出現假陽性結果。因此研發一種快速、準確的檢測方法可有效阻截病菌擴散,「我們在臨床上沒有時間等一至兩日,必須分秒必爭。」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張立,與其研究團隊,研製了一款以靈芝孢子合成的微型機械人,它們自帶發出螢光信號的「碳量子點」,再配上磁性顆粒,讓其可受磁場控制,成為微型機械人。張立教授表示,之所以選擇靈芝孢子作為載體, 是因為自然界存在的靈芝孢子本身很小,適合做微型機人的模板,其本身具有功能基團對人體也是有益的。將此種機械人放入稀釋的排泄物樣本後,可主動尋找毒素,如原有發出的螢光信號消失,即樣本結果呈陽性,整個過程只需約15分鐘。

張立說,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期刊《Science Advances》,目前正申請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開發微型機械人自動化檢測平台,以提升臨床化驗的效率和準確度。希望此技術可獲得更廣泛的應用,包括食品、化學品以及其它細菌的檢測。◇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