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慈明(1)與汝南袁閬(2)相見,問潁川人士,慈明先及諸兄。閬笑曰:「士但可因親舊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難(3),依據者何經(4)?」閬曰:「方問國士(5)而及諸兄,是以尤(6)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7)內舉不失其子,外舉不失其讎,以為至公。公旦(8)文王(9)之詩,不論堯舜之德,而頌文武者,親親(10)之義也。春秋(11)之義,內其國而外諸夏(12)。且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不為悖德(13)乎?」

1.荀慈明:即荀爽,東漢潁陰人。荀氏為潁陰望族。爽父荀淑為戰國荀卿第十一世孫,品行高潔,博學多識,有「神君」之稱。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當時被人稱為「荀氏八龍」。

2.袁閬:袁奉高,汝南郡慎陽人,多次辭謝官府任命,有名望。

3.難:責備、責難。

4.經:常規,原則。

5.國士:全國推崇的才德之士。

6.尤:怨尤,責怪。

7.祁奚:春秋時代晉國人,任中軍尉(掌管軍政的長官)。祁奚告老退休,晉悼公問他接班人的人選,他推薦了他的仇人解狐。剛要任命,解狐卻死了。晉悼公又問祁奚,祁奚推薦自己的兒子祁午。大家稱讚祁奚能推薦有才德的人。

8.公旦:周公旦,姓姬名旦,武王的弟弟,武王去世時,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攝政。

9.《文王》:指《詩經.大雅.文王之什》,包括《文王》《大明》等十篇,分別歌頌文王、武王的功德。作者無考,有學者認為其中《文王》乃周公旦所作。

10.親親:愛親人。第一個親作動詞,第二個親作名詞。

11.《春秋》:春秋時期魯國的史書,經過孔子的修訂,乃儒家經典之一,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從魯隱西元年(前七二二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四八一年)的歷史。由於《春秋》文字精練,記事簡略,後來出現了三部詮釋《春秋》的「傳」,稱《春秋三傳》,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12.內其國而外諸夏:因《春秋》為魯國的史書,記事以魯國為本,諸夏為末,故荀慈明有這種說法。諸夏,指屬於漢民族的諸侯國。

13.悖德:違背道德。

小編小注:誠所謂「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也!

《禰衡為鼓吏》

禰衡(1)被魏武謫為鼓吏,正月半(2),試鼓,衡揚枹(3)為漁陽摻撾(4),淵淵(5)有金石聲(6),四坐為之改容。孔融曰:「禰衡罪同胥靡(7),不能發明王之夢(8)。」魏武慚而赦之。 

1.禰衡:禰(音你)衡,字正平,東漢平原人。有辯才,善屬文,氣剛傲,少與孔融因才情相得,遂成忘年之交。融數上書武帝(曹操)稱其才,帝傾心欲見。然衡稱病不肯前往。帝甚忿之,以其才名不殺,圖欲辱之,乃令錄為鼓吏。

2.正月半:按此時為八月十五日,為曹操朝會之日。

3.揚枹:舉起鼓鎚。枹(音夫),鼓槌。

4.漁陽摻撾(音山抓):鼓曲名。

5.淵淵:鼓聲。

6.金石聲:鐘磬樂器所發出的聲音。

7.胥靡:原服勞役的囚犯。此指傅說。武丁夢天賜賢人,使百工寫其象,求諸天下。見築者胥靡,衣謁於傅嚴之野,是謂傅說。

8.不能發明王之夢:不能達成明王的求賢之夢。明王,在此指曹操。◇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