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海外不斷「爆買」的中資企業被內外夾擊。不僅大陸當局連出規條,嚴堵資金外流,外國監管機構也越加警惕中共的投資意圖,包括歐美等國,紛紛收緊門檻。香港金管局昨也警告銀行信貸風險,預警今年會加強對房地產貸款激增的專項調查。業內人士估計,當中將包括對中資在港搶地融資的審查。據外媒報道,活躍於海外收購的海航,在港買地出現融資困難。
近年,中資在港搶地速度非常驚人,去年地政總署所批出的10幅住宅地中,有七幅涉及中資發展商,佔比高達七成,其中兩幅更是過百億的住宅「地王」。不過,在北京加強嚴管下,中資出手速度有所下滑,轉向與港資合資競投。港資逐漸奪回市場主導權,今年的首幅百億地王就由九龍倉奪得。
金管局:再做專項審查
在中資推波助瀾下,本港地價越搶越貴,令銀行借貸給房地產發展商的金額也大幅度增加。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昨日在記者會上披露,去年發展商借貸上升28%,金額約1,500億元,增速較往年快,令發展商的未償還貸款總額增至6,600億元。
對於發展商房貸激增,金管局銀行監理部助理總裁陳景宏指,據了解是由於賣地數目增加,同時有發展商趁低息鎖定平錢。金管局表示,去年五月局方實施針對銀行向發展商借貸的收緊措施,當局計劃今年再做專項審查,以審視風險管理的措施有沒有增加的必要。
雖然金管局未有明言,資金主要借予港資抑或中資地產商。但有業界人士稱,去年中資買地佔比七成,預料金管局重點審查的對象肯定包括中資。其中活躍於本港地產市場的海航,勢必是主要調查對象。
海航財務現危機 融資受阻
據英國《金融時報》昨日報道,海航在過去數周曾與新地及其他投資者商討,尋求15億至20億美元(約117億至156億港元)貸款,並以啟德地皮作抵押。若海航違約,貸款方則可自行開發地皮。
海航在2016年11月起不足半年內,以合共逾272億港元連奪4幅啟德地皮,每方呎樓面地價高達1.36萬元「天價」。在海航等中資頻頻高價奪地後,本地發展商、嘉華主席呂志和都表示「買不起地」,「看不懂樓市」,新地主席郭炳聯也稱之為「癲價」。
不過,在北京對海航、萬達、復星等企業海外收購進行盤查後,去年7月,金管局罕有地向活躍於大陸民企借貸的香港中資銀行及大型銀行,發問卷點名查詢海航及萬達的信貸情況。
去年九月,外媒揭露,八家銀行共向海航四幅啟德地提供15億美元(約117.3億港元)短期貸款,但至少四家銀行已拒絕再融資,以及不提供新項目貸款。
據悉,海航現已出現財務危機,陷入困境。海航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七家近期先後停牌,並出售澳洲寫字樓。
彭博引述消息人士報道指,海航向債權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將尋求處置1,000億元人民幣資產,以償還債務及阻止流動性緊縮問題發生。湯森路透平台Eikon的數據顯示,海航2018、2019年即將到期的債務超過443億元。其中,最早的17渤海金控CP001債券將於2018年4月份到期。
國際評級機構標普日前因擔憂海航集團即將有大量債務到期且借貸成本上升,下調了海航的信用狀況,顯示海航信用水平到了「麻煩區間」。
另一個活躍於海外收購的萬達,也大幅度甩賣資產。主席王健林表示,將售賣一半海外資產償還海外債務。
中資去年海外收購跌35%
據湯森路透的數據指,2017年全年中資企業境外併購交易數量,下降至866宗,按年跌幅為5.7%,而金額的跌幅較大,為1,419.2億美元(約11,098億港元),較2016年的2,181.6億美元(約17,059.89億港元)下跌了35%。
另據羅兵咸永道今年1月底發表的報告顯示,去年中資併購活動交易價值從2016年的歷史高點回落11%至6,710億美元(約52,471.53億港元),基本相當於2015年的水平。
單筆10億美元以上的超大型海外併購案數量,自2016年的103宗下降至2017年的89宗。中資海外併購交易減少,是併購活動交易總額下降的原因之一。
今年1月,馬雲旗下的螞蟻金服在美國收購速匯金(MoneyGram)以失敗告終,這宗高達12億美元(約93.84億港元)的收購案被美方拒絕,外媒指是因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擔憂中資併購存在的數據安全性問題,可能被用來識別美國公民的信息。
有分析認為,螞蟻金服收購案受阻後,會令中資在海外收購進一步受挫,尤其是在美國。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