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子宮脫垂常見腹部有下墜感、陰道有異物感,或摸到東西膨出、腰痠背痛等,在勞動或行走後症狀會加重。一些女性有輕度的子宮脫垂情況並不自知,往往是重度者才知道需要就醫。女性們懂得照顧自己,才能避免子宮脫垂所造成的生活不便。
子宮脫垂,乃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於陰道口外。子宮脫垂常伴有陰道前後壁膨出。中醫稱為「陰挺」、「陰挺下脫」、「陰脫」、「陰蕈」、「陰菌」等。因本病多發生在產後,故又稱「產腸不收」。
子宮脫垂有以下特點
患者可能存在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長期咳嗽、負壓增高)、消化道疾病(如便秘)或消耗性疾病等。本病多發生於經產或有滯產、產傷病史者,未生育者少見。
子宮脫垂多見於老年體弱者,合併其它疾病的機會較大,故應予以綜合處理。
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
Ⅰ度,患者一般無不適。
Ⅱ度以上,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腰骶部疼痛或下墜感,站立過久、勞累後或腹壓增加時症狀明顯,臨床休息後減輕。
Ⅲ度子宮脫垂者,常伴有排尿排便困難,或便秘,或遺尿,或有尿殘餘及張力性尿失禁。且易併發膀胱炎。脫出的塊狀物即使休息後也不能自行回縮,通常須用手進送才能將其還納至陰道內,甚至經手也難以回納。脫出在外的子宮及陰道黏膜長期與衣褲摩擦可導致宮頸、陰道壁潰瘍,甚至出血,繼發感染時常有膿血分泌物滲出。
為甚麼子宮會脫垂?
本病的發生常與臨盆過早、難產、產程過長、產中用力太過及各種增加腹壓的勞動有關。房勞多產,損傷胞絡,或體質較差,氣血虛弱,不能收攝,或子臟虛冷、或肝火濕熱下注,均可誘發子宮脫垂。中醫學在闡述本病病理機制時,多從脾虛氣弱、腎虛失固出發。此外,素體肝旺,夾有濕熱,或因子宮脫垂於外,屢經摩擦,繼發濕熱感染等,臨上亦有所見。
女人福音 中醫辨證施治起良效
根據「虛則補之,陷者舉之,脫者固之」的原則,本病治療應以益氣升提,補腎固脫為主。氣虛者益氣升提,腎虛者補腎固澀,虛中夾濕熱者,先清利濕熱以治標,繼則升提固澀治其本。
1.脾虛氣陷證
【證候】子宮脫垂,勞則加劇,小腹脹墜,四肢乏力,少氣懶言,面乏華色,小便較頻,大便偏溏,帶下量多,色白質稀,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緩。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黃芪30~60克,黨參30克,白朮15克,當歸10克,炙甘草、陳皮、炙升麻、柴胡各5克,生薑3片,大棗5枚。
2.腎虛失固證
【證候】子宮脫垂,久而不復,腰酸腿軟,小腹墜脹,形體畏寒,四肢乏力,尿頻或有失禁,頭暈耳鳴,舌質淡紅,脈細弱。
【方藥】大補元煎加減。
紅參3~10克,淮山、熟地、杜仲、炒當歸、山萸肉各10克,枸杞子9克,炙甘草6克,金櫻子、菟絲子、紫河車(先煎)各12克。
3.肝經濕熱證
【證候】子宮脫垂,陰道宮頸紅腫潰爛,黃水淋漓,或如黃綠膿樣,有臭穢氣,肛門腫痛,發熱口渴,煩躁不安,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弦滑數。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龍膽草、黃芩、山梔各9克,澤瀉10克,木通6克,柴胡5克,生地、當歸各10克,蒲公英、紫花地丁、薏苡仁各15克,甘草5克。(本文藥方謹供參考,如須服用請先諮詢合格中醫生,切勿自行抓藥。)
子宮脫垂運動療法
筆者的母親曾患有Ⅱ度子宮脫垂的症狀,家鄉的中醫生建議家母躺在床上做剪刀腳的運動。其法為平躺於床上,大小腿伸直,兩腿如剪刀般交叉運動,由水平位向上運動至約45度,再慢慢回到水平位,一日多次。此法可以增加腹腔內臟器官(包括子宮、卵巢、膀胱、大小腸)的氣血循環,提高肌肉韌帶的張力,使下垂的臟器得以自然升提。最後,家母透過這個運動,子宮脫垂的症狀不藥而癒。據筆者臨床觀察,此法對膀胱下垂、痛經、便秘也有療效。
明朝 ‧子宮脫垂醫案記載
中醫古籍,明朝《萬病回春》:一婦人,陰中挺出一條5寸許,悶痛重墜,水出淋瀝,小便澀滯。夕與龍膽瀉肝湯,分利濕熱;朝與補中益氣湯,升補脾氣,諸症漸癒。再與歸脾加山梔、茯苓、川芎、黃柏,間服調理而癒。後因勞役或怒氣,下部濕癢,小便不利,仍用前藥即癒。亦有尺許者,亦有生諸蟲物者,皆用此治。◇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