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為英國培養出19位首相的伊頓公學,曾一直是英國精英階層與權貴的代名詞。讓我們來近距離觀察這所有著六百年歷史的學校在招生制度上的演變過程。

兩年前的夏季,伊頓公學的新校長Simon Henderson在剛剛繼任之時便向外界表示,伊頓公學的未來將是適合現代社會的學府,弱化一貫的社會階層氛圍,即「從北英格蘭的窮人家的孩子到南部的富裕家庭的孩子」都將有機會入讀伊頓公學。

用英國著名雜誌《經濟學人》中的一篇相關文章中的話說是,「Simon的這一想法,恐怕會與過去6個世紀中的70位校長們的理念相悖。」那麼究竟這座使英國資本主義右派引以為豪,可以與亞瑟王齊名的英國標籤式的學府到底要發生怎樣的轉變呢?

從伊頓走出來的少年

地處白金漢郡的泰晤士河河畔,與女皇鍾愛的溫莎宮隔岸相望,從這裏走出來的十幾歲的少年們身著黑色燕尾服,打著領結。與幾個世紀前的伊頓生相比,唯一不同的也許是這些孩子中多了些棕色、黑色或是亞洲的面孔。學生們在古老的教室裏學習,在由石子路環繞,草坪鋪就的操場上釋放年輕的活力,晚上在由50間睡房組成的宿舍樓裏就寢,每人一個房間。

伊頓學生。(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伊頓學生。(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在英國許多其它的私校開始實施男女混合招生制度的時候,伊頓依然只招收男生。在其它學校提供選擇性寄宿制度的時候,伊頓依然保持著學生必須住校的傳統。除此之外,亨利六世的雕像依然在校園屹立,身著長袍的老師們在清晨時分騎著自行車繞過庭院⋯⋯這一切並沒有使你感到伊頓和從前有甚麼不同。

當然對中國乃至全世界嚮往伊頓的人來說,以上這些也是伊頓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伊頓自然不會將這些具有儀式感的復古情懷打破。伊頓的改變是將社會階層流動與英國傳統相結合,真正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真正向世界敞開大門

學生的構成決定了學校的特徵,這個世界上沒有比伊頓更加突出這一點的學校了。幾百年來接收英國統治階級的後代,將其打造成政治領袖和領導人物。這一傳統如今已經改變,新的入學制度已經使窮人家的聰明孩子,以及來自海外的優秀學生進入伊頓。

伊頓學生帶著用花朵裝飾帽子,將進行歷史悠久的划船遊行。(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伊頓學生帶著用花朵裝飾帽子,將進行歷史悠久的划船遊行。(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同時,許多屬於伊頓的經典與傳統因素被保留了下來。其中之一便是很多家長爭相將孩子送往這裏的理由,那就是,伊頓將會不遺餘力地將孩子的潛能挖掘出來,如校長所言「不以追求卓越為恥(Unashamed in its pursuit of excellence)」。伊頓的目標是一如既往地培養精英,但同時又迎接新的精英階層,他們富有的同時又具有頭腦和雄心,而不僅限於英國傳統意義上的擁有族譜、伯爵頭銜以及田地的貴族們。

伊頓學生進行歷史悠久的船隻遊行。(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伊頓學生進行歷史悠久的船隻遊行。(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具體實現改變的方法之一就是效仿美國哈佛大學的「零需求」(Need-blind)獎學金制度,即根據學生的學術能力招生,而不讓學生擔心付不起學費。在伊頓就讀的學生家長們,每年要交34,000英鎊,這個價錢高於英國平均工資7,000英鎊。提出「零需求」計劃的是伊頓的教務長William Waldegrave,他說:「我希望伊頓能夠繼續培養首相、坎特伯雷大主教和各個領域的創業者,但他們中的四分之三將都是有伊頓獎學金支持的。」

在過去,伊頓被認為是陳腐和守舊,只為英國貴族子爵們服務的學校,而對金融城中那些積極進取的交易師們的兒子則大門緊閉。曾經的「伊頓名單」就是這種偏見的證明,它會為伊頓畢業生的還在襁褓裏的兒子們留出入學名額。

這個名單在1990年時被廢除。十年後統一的入學考試和面試推出,針對所有想要申請伊頓的11歲男孩。自此,伊頓的生源開始多種族化起來,成功的巴基斯坦移民和馬來西亞工程師的後代得以在這裏受教育。同時,入學考試更加難,每年招收的優秀學生逐漸增多,而愚笨懶散的貴族子爵被排除,當然聰明、勤勉的貴族後代依然被錄取。

伊頓的學生們。(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伊頓的學生們。(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伊頓學生。(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伊頓學生。(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伊頓的改變對學校傳統的學生組成形成了根本上的撼動,對伊頓來說的新生源的背景更加多元,更加國際化。可以說是伊頓的「新貴」。但是英國有句話是:沒有人會顛覆自己的王權。伊頓深知,打破舊有的制度,社會階級的流動性會將兩個階層的距離縮短 。

新貴們一旦進入伊頓,也會尋求延續性。而且這些新貴們的財富更具流動性,比英國老貴族的土地財富更易持久。同時,新貴中女人往往和男人一樣有能力,所以孩子受母親薰陶,不會坐享富貴,而是積極打拚。新貴的進入並不會稀釋伊頓固有的精英形象,反而使其更具生命力。

激烈的競爭

最初,從英國的貧困地區和海外招生並不容易,這很出乎意料;因為很多其它學校的負責人不想丟掉他們的尖子生,而家長們也不確定伊頓是否還是高不可攀的貴族世界,害怕自己的孩子無法融入。

2014年,BBC製作的有關三個靠獎學金在伊頓就讀的男孩的紀錄片播出後,才引發了新目標生源的申請人數激增。據學校的入學官說,紀錄片中的三個孩子已經20幾歲,他與其中的兩個最近有過交談,一個已經成為保守黨國會議員演講寫手,並準備參選議員,另一個則成為了演藝界的新星。

伊頓每屆只有1,000個報名名額,錄取人數為250名。有魄力的父母有時不惜走後門。

據說,剛退休不久的招生主任Charles Milne曾經被一位聲名顯赫的俄羅斯富商探訪,他兒子在入學測驗中失利,被劃入等候名單中。Milne回憶說:「那個俄羅斯富商和他的兩個保安衝入我的小辦公室。我向他們解釋我們的招生系統如何運作,如果他的兒子進入,就會有一個男孩不得不放棄他的位子。」還沒說幾句那個富商便擺手說:「我不會浪費你的時間,等你想好了我需要做甚麼我兒子才能拿到進入伊頓的位子,你就來找我。」那個男孩最終去了別的學校。而另一個被拒絕的外國男孩的家長則在電話裏直接對Milne破口大罵。

伊頓學生。(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伊頓學生。(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下,也難怪伊頓考試前的等候室裏如同電影《獵鹿人》中的賭博場景,俄羅斯式的賭博轉盤飛速旋轉,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孩子們面色蒼白地坐在那裏,旁邊的家長不時對他們耳語。沒有人和其他人說話,緊張程度可想而知,這致使一些男孩在進入面試房間的時候忍不住哭出來⋯⋯

這不只是考生們之間的競賽,更是對一個學校在人才選拔方面的智慧的考驗。家長們為幫助孩子達到目標,會去做任何事情;考前準備中鉅細無遺,聘請輔導老師,不停地做口頭與非口頭的邏輯推理測試,並送他們去上面試課程,學習怎樣在面試中活潑而又會察言觀色。

但遺憾的是,仍有很多在機考測試中表現優異的孩子,在面試中因為不夠有趣而被淘汰。據學校的面試官說:「如果在面試中哪個孩子讓我笑了,那麼他進入的機率就會很大。」伊頓所考核的並不只是孩子的智商,學生的情商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全面的素質培養

在1950年代,伊頓的名聲為學生所帶來成功要多過他們在那裏所受的教育。如今,這裏的教育水平與學生獲得的成功是成正比的。伊頓平均每年250名左右的畢業生中,有70%進入世界名校。2016年有85人進入牛津和劍橋。

相對於進入名校的比例,伊頓更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戲劇就是其主要的優勢之一。伊頓在戲劇專業方面的資金投入要超過英國頂尖的戲劇專業學校。星探經常在這裏出沒,期待找到下一個Eddie Redmayne——畢業於伊頓,2014年的奧斯卡影帝。

埃迪・雷德梅恩與漢娜・巴格紹出席2013年奧斯卡頒獎禮。(Jason Merritt/Getty Images)
埃迪・雷德梅恩與漢娜・巴格紹出席2013年奧斯卡頒獎禮。(Jason Merritt/Getty Images)

如果成功的定義不是單一的通過考試成績來衡量的話,伊頓在培養成功人才方面是首當其衝的,學校投資的興趣課程的領域非常廣泛。根據英國教育慈善機構Sutton Trust的調查數據顯示,伊頓只培養了英國0.04%的中學生,但8,000個該機構評估的優秀中學生中有4%來自伊頓。

從伊頓出來的精英,一般都活躍在英國社會的最頂端,除了19位首相外,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帶領的前保守黨內閣中有13位出自伊頓,還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前倫敦市長,上任一年多的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Boris Johnson)、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坎特伯雷大主教韋爾比(Justin Welby)、諾貝爾生物獎獲得者約翰格登爵士(Sir John Gurdon),再久遠一點的有詩人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和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以及36位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獲得者等。

華裔學生在伊頓

從2007年13歲的吳比成為第一個考取國王獎學金的中國少年開始,便可以在媒體上陸續看到出現在伊頓校園裏的中國或者華裔面孔。如2013年,在英國埃塞克斯出生的香港少年獲得了3.2萬英鎊的伊頓國王獎學金,他的父母在英國經營外賣店十幾年。

畢業班學生離開學校前,在畢業生簽名簿上籤上自己的名字。(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畢業班學生離開學校前,在畢業生簽名簿上籤上自己的名字。(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還有著名的華裔混血馬術運動員華天,在2016年的里約熱內盧的奧運會上他代表中國取得了馬術奧運會前八名的歷史性突破。雖然早在2003年進入伊頓,但他的經歷因在馬術領域的耀眼成績而被再度關注。

同時,伊頓公學本身還推出針對中國學生的夏季英語課程和關於領導能力培養的網絡課程。可以說這個古老西方的貴族學校,對於中國人來說不再高冷而神秘,只要你的孩子足夠優秀,便有機會成為這學府的一員。

結語

英語裏有個詞「Old Etonians」(老伊頓生,簡稱OES),在一些圈子裏成了彼此認同的紐帶和標識。常常看到中國媒體報道中有伊頓弱化精英主義的說法,但伊頓實則是在逐漸弱化其固有的王公貴族的標籤,而對培養精英的目標從未改變。曾經被英國人認為有距離感的「伊頓腔」,也不過是對卓越群體無傷大雅的一種辨識方式。因為能夠進入伊頓,已經是足夠優秀的證明。而OES這個頭銜也將隨著伊頓不斷適應世界發展的趨勢下,繼續以精英之名承傳下去。

部份內容翻譯自The Economist Unwinds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