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民眾熱議,為何不使用精密的導彈攔截北韓導彈,尤其在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加速核計劃,想要打造出能擊中美國的核彈的時候。

綜合多方消息,美、日不擅自出手主要有三種考量,包括:攔截的正反兩方面效應,日本1956年憲法的約束,以及對東北亞軍事力量重新博弈的考量。

在過去17天內,日本北海道地區已經兩次拉響防空警報,兩枚北韓發射的彈道導彈在飛越北海道上空後墜入大海。

9月15日,日本國防部指,導彈在當地時間早上6時57分發射,上午7時當地民眾接到消防廳短信預警,建議到室內或地下防空洞躲避。

上午7時04分至7時06分,導彈飛越北海道,到7時16分墜入日本東部的太平洋海域。BBC報道稱,「換句話說,如果導彈是針對日本的,日本人從預警到被擊中的時間最短可能只有4分鐘。」

同樣的,8月29日日本官方發出的預警時間是早上6時02分,三分鐘後、6時05分北韓導彈已到北海道上空。

日兩大導彈防禦系統就位 應對朝核敲詐

近日,北韓再次威脅要用核武器擊沉日本本土。日本位於北韓以東,如果北韓要將目標瞄準美國,包括關島在內的位置,導彈都必須穿越日本領空。所以對日本來說,防禦是重中之重。下面介紹日本目前擁有的兩個導彈防禦體系。

第一,日本海上自衛隊有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系統(Aegis,台灣也稱神盾),該系統部署在東亞地區日本、美國和南韓軍艦上,可用標準2型(SM-2)和標準3型(SM-3)導彈在北韓發射導彈之初以及飛行上升段過程中予以攔截。

第二,日本航空自衛隊還有短程愛國者3型(PAC-3)防空導彈,提供最末端的低層防護,在導彈開始朝著目標降落時攔截。

基於北韓現有彈道導彈技術處於原始階段,大多數專家認為北韓目前還沒有大量的導彈需抵禦防禦,所以現階段通過加強反導彈防禦系統,如薩德(THAAD)或宙斯盾、愛國者3(PAC-3)和標準3型飛彈(SM-3)的部署,以及戰略配合地面攔截器(GBI)和區域雷達系統,將有助剔除北韓的核敲詐勒索,而且也能進一步加強聯盟的威懾態勢。

美國與日本都宣稱有能力擊落北韓發射的導彈,BBC引述雙方官員的話說,15日引起日本警鐘大響的導彈並未達到讓他們付諸行動的門檻。

日本新任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Hisunori Onodera)表示,日本一直跟蹤監測從導彈發射到墜海,政府迅速判斷,導彈的目標不是日本。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曼寧(Rob Manning)上校表示,若美國及其盟邦「判斷出直接威脅,我們會將它「擊落」,也強調軍方有「深厚能力的武器庫」。

三大原因令日、美至今不啟動攔截操作

對日美至今為何不攔截北韓導彈,有一種說法是:除非北韓構成特定威脅,日本與美國不想冒險企圖攔截,若攔截失敗,可能觸發廣泛恐慌,也會向金正恩透露其武力。

美國前海軍官員、現IT記者加拉戈爾(Sean Gallagher)表示:「如果北韓發射的導彈確認不會對日本或美國或南韓造成威脅,對美、日、韓同盟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簡單觀察發射和收集數據。」

他說:「一方面,反導彈系統能夠保護南韓、日本以及關島;但錯過一次攔截也可能產生深遠的政治影響。反過來,攔截成功,也可能激起北韓的更危險行動。」

還有一種說法是日本憲法在1956年出台限制條款,只有自衛時才能採取軍事行動。東京拓殖大學教授、北韓及國防專家武貞秀士(Hideshi Takesada)告訴法新社,日本只會在有物體落在領土時,才會予以攔截。

近幾個月,日本安倍晉三政府已經恢復漫長的討論,日本是否需要配備從海、陸、空三方面發射的巡航導彈,以便在查探北韓即將發起襲擊前,就攻擊其發射裝置。

但也有立法者表示,部署巡航導彈可能越界,打破日本在二戰以後確立的長遠戰略,避免攻擊性武器。

此外,日本公眾對北韓問題的擔憂還包括,認為它正在破壞性地發展其它國家的軍事力量。他們擔心日、韓購置軍備引發的潛在效應。在9月初,北韓進行第六次核試後,美國總統特朗普曾表示,他允許兩國「從美國購買大量高度複雜的軍事裝備」。外界判斷,日本和南韓將來擴張軍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但在複雜的地緣政治關係下,日本同志社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村田真二(Koji Murata)指出,「這可能也會成為中共進一步發展軍事的理由,甚至南韓也可能會推動某種反日情緒。」

未來日、韓軍事防禦系統的三大關注點

但是北韓核危機造成的安全問題不會短期內結束,在加速開發核武器的預警下,日本、南韓的軍事以及防禦系統要何去何從?目前的系統存在哪些不足?

第一,反導系統需分秒必爭,幾分鐘內反應到位。從軍事技術上講,對導彈在500公里的高空飛行,被擊落的概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監測到的導彈速度以及攔截機發射的時間差。

海軍軍事學院教授傅瑞斯(Joan Johnson-Freese)與荷蘭國防科學院副教授薩維斯貝博(Ralph Savelsberg)曾估算宙斯盾上配置的標準2型和標準3型導彈進行攔截的時間與距離,發現宙斯盾防禦只能在北韓發射中程導彈幾分鐘內迅速反應,才能成功擊落。

換句話說,理論上講,要成功攔截北韓導彈,需要裝備宙斯盾的驅逐艦和巡洋艦必須與北韓的海岸線非常接近,才能在中程導彈上升階段獲得攔截機會,但是也容易讓前者受到北韓潛艇的攻擊。

還有一種說法是,北韓發射飛越日本的導彈,飛行高度比附近部署的任何彈道導彈防禦系統能力所及還高。記者未能找到證據證實這一說法。

但不管如此,日本未來可能需要更強的防禦系統,才能保障更短時間內擊落導彈,並且保護本土不受侵襲。

第二,需要準確的情報和預警系統。BBC表示,「宙斯盾是海基反導系統,使用前提是軍艦要在正確的時間、停在正確的地點,這需要準確的情報和預警。」

在幾乎沒有任何情報和預警的情況下,日本要攔截北韓發射的導彈,是否需要擁有更先進的、可以在發射一刻攔截、甚至提前摧毀北韓導彈的裝備,這是日本軍界正在辯論的話題。

日本今後或許可以考慮的選擇包括:投資部署地基的宙斯盾系統,提升防衛能力;或者考慮再增加一層防衛措施,購買終端高空防區或部署薩德。

但是因為中共反對南韓部署薩德系統,甚至不惜用經濟手段懲罰南韓企業,日本如果考慮此類部署,預計也將引發和中共的關係緊張。

第三,宙斯盾和薩德的防空導彈的成功率。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儘管波斯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及所有美國海外軍事行動中都有宙斯盾艦的身影,但多半是當作偵查和戰斧巡航導彈的發射平台,防空導彈功能還未曾使用過。

更值得注意的是,薩德還沒有經歷過實戰檢測,美方在7月初釋放的薩德反導14次測試成功結果是100%成功。但在未來能夠應對洲際導彈的「彈出式」攻擊,還有待觀察和實戰結果。

綜上所述,無論是日本,還是美國在啟用反導彈系統攔截北韓導彈上面,都會非常謹慎,但眼下北韓打造的東北亞地區軍事困局,或需要一段時間後才能再度平衡。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