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一直拒絕承認將傳統上西藏擁有的約9萬平方公里領土劃進印度的「麥克馬洪線」,但中共建政後,諱談「麥克馬洪線」,縱容印度對西藏地區的侵略擴張,終成邊境危機。
1962年10月20日,中印邊境戰爭爆發,僅一個月,中方軍隊軍事大勝,收復幾乎所有9萬平方公里失地。但11月22日,中共當局卻單方面無條件停火、無條件交還繳獲物資和戰俘;不僅放棄所有已收復的失地,還自「麥克馬洪線」後撤20公里。這一世界戰爭史上「絕無僅有」之舉,讓「全世界目瞪口呆」。
(上接:中印邊界戰爭內幕 中國勝而不利(中))
心頭之痛 「阿魯納恰爾邦」
在1962年中印戰爭中,中國奪而復棄的藏南地區,被印度於1972年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印度在該區廣設甘地銅像、醫療診所,普及國民中、小學,並設民族學院及大學。1986年底印度議會兩院通過立法將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升格為邦。翌年,印度正式宣佈成立阿魯納恰爾邦,意思即為「旭日之國」。
在阿魯納恰爾邦,總兵力超過5萬的印度陸軍第4軍,在這一帶已苦心經營40餘年,下轄主力全是經過特殊訓練的山地部隊。印度僅軍用機場就多達8個。提祖新機場、馬丘卡機場、蘇克瑞丁機場和阿朗機場,都靠近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均能起降直昇機,其中,提祖新機場還可以起降米格−21戰鬥機。
阿魯納恰爾邦的面積為83,743平方千米,相當於一個江蘇省、一個浙江省;相當於三個台灣、六個北京;相當於一個匈牙利、兩個丹麥、三個比利時;相當於六個科威特;相當於十個英阿爭議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相當於二十個日俄吵得不可開交的北方四島;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上一國被另一國強行侵佔的最大一片土地;是中國版圖的一百零一分之一。
至今印度已有多少移民屯居在藏南,數字不詳。但是根據阿魯納恰爾邦總人口數約為兩百萬來估算,在藏南地區的印度移民約為近百萬(另有說法稱,阿魯納恰爾邦移民已達700萬;定居在那裏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總和還多兩倍)。然而因為阿魯納恰爾邦和藏南地區並不完全重合,所以中國以後如果再提出邊境的問題,如何處理這些移民將有很大的困難。
阿魯納恰爾邦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海拔下降到一二千米甚至幾百米,有印度洋暖風的滋潤,屬亞熱帶生態環境;土地極其肥沃,植物茂盛,能夠生長菠蘿、香蕉,是比西藏任何其它地方都更富饒的地方。自然景觀奇異,礦產豐富,被譽為「西藏的江南」。
雅魯藏布江著名的「大拐彎」,可利用的落差2,230米,如果橫切大拐彎建一條40公里長的引水隧道,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電站,裝機容量最低為4,500萬千瓦以上,是長江葛洲壩電站的17倍,是三峽電站的4倍,投資卻比三峽低得多,又沒有移民、生態、戰爭災難一類的問題。然而這個設想中激動人心的超級水電站,卻被「麥克馬洪線」攔腰切斷。
西藏高原生態研究所所長徐鳳翔說:「我們搞森林的,一說起來就是西藏林蓄量居全國第二位,可誰也不說這只是理論林蓄量。因為實際上,西藏森林的一半在控制線之外,準確地說,是52.8%在人家手裏。其實,這個數字仍然不準確。這只是按森林面積算⋯⋯(控制線那邊的)中低海拔原始森林單位面積的蓄木量大得多。把這些因素考慮進來,那麼實際上,西藏森林資源的80%不在我們手裏。」
那些打仗時親身到過那片土地的軍人,對那片土地的得而復失最為耿耿於懷,至今念念不忘,甚至敢於直截了當地批評毛澤東與中共當局。
據《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爭:中國從中得到了甚麼》一書披露,曾任林芝軍分區司令員的王克忠大校這樣說:「那可是個好地方啊,比這邊還好。當年打過去的時候我們都見了。指望談判是根本談不回來了⋯⋯老頭子(指毛澤東)在這失策了。我們一撤,他們(指印度)又佔了過來,越佔便宜還越賣乖。他們口頭上喊和平,實際上是真幹,完全是積極進攻的態勢。我們也說和平,倒是言行一致,一點動作也沒有,就是消極防禦。現在這麼下去,我們越來越被動,越來越要命。即使後人想收回來和有能力打了,可是機會也已經讓我們現在的政策給拖沒了。」
閻士貴大校雖然沒有點名,但是說得更厲害:「可惜了這片土地,現在想拿回來不容易了⋯⋯搞成這個樣子,後人要罵我們還不如清朝的最後一個駐藏大臣趙爾豐!」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