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的中共十九大是近期海內外輿論的焦點。日前大陸知名學者鄧聿文在美媒表示,「十九大」面臨人事安排、意識形態、全面改革、經濟增長等四大問題的挑戰。
中共黨校校刊《學習時報》前副總編鄧聿文6月7日在《紐約時報》投書分析了上述四大挑戰。在人事安排方面,他認為,中共黨內派系圍繞權力的布局肯定會有一番明爭暗鬥,習近平是否真正具有權威,將在人事布局上體現出來。
文章說,有三個因素可能給人事安排增加變數。一是反腐隨時可能打亂相關人事的布局。在一個幾乎人人都有腐敗嫌疑的體制裏,各派系必然會藉反腐將反對者拉下馬。未來幾月若有更高層官員腐敗案出現,也不奇怪。
二是王岐山的去留會影響到政治局和常委的人事安排。若到時已屆69歲的王留任,將打破中共之前形成的常委年齡限制慣例。
三是胡春華和孫政才能否「入常」。胡、孫被視為習之後的中共第五梯隊領導人,若他們「入常」,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牽制習的權力。
在指導思想或意識形態的挑戰方面,作者認為,意識形態是中共的一個軟肋,目前的這套意識形態沒有多少說服力。當局的指導思想如果不能借鑑、揉進一些普世價值,還是堅持中共僵化的政治觀,將很難讓人產生認同,社會就將繼續分裂下去。
第三大問題是全面改革的挑戰,「十九大」能否重啟改革很關鍵。這裏的改革不單指的是經濟改革,而是包括社會改革、司法改革、行政改革、政治改革在內的全面改革。之前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改革計劃中的大多數改革並沒有實施,如國有企業改革等。
第四大問題是經濟增長的挑戰。經濟增長與改革有關,最近幾年中國的經濟之所以大幅下滑,一個重要因素是改革不到位或改革停滯所致。
文章說,中共害怕政治改革會引發大眾對民主化的訴求,因而儘量用經濟改革來代替政治改革。然而,沒有大眾的政治參與和獨立司法,權力就不可能真正受到約束,利益集團攫取改革和發展利益的格局就不可能真正打破,經濟改革就不可能有突破。
文章最後說,上述四大問題不僅局限於「十九大」,至少在「十九大」後的五年內都存在。如果當局繼續採取鴕鳥態度,後面會發生甚麼就很難預料了。
隨著「十九大」的臨近,不同渠道傳出不同版本的中共十九屆常委名單,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王岐山是否留任。
最近,身在海外的富豪郭文貴頻頻爆王岐山家族的負面信息,並多次提及「老領導」與其聯繫。《紐約時報》認為,郭文貴可能得到某些中共黨內人物的支持,試圖影響中共政局。
有關郭文貴背後的「老領導」,外界分析多指向江派前常委曾慶紅,甚至是江澤民。
時政評論員石實說,這些負面信息針對王岐山而來,目的就是阻止習近平的最重要盟友王岐山留任常委,可以看出習江鬥圍繞常委人選已步入白熱化程度。
5月31日、6月1日兩天,中共9名副部級落馬高官被密集判刑,其中4人被判無期徒刑。海外時政評論員文昭分析,這是習近平力挺王岐山的一種表示。習王之間有裂痕的傳聞,可能讓被查處的官員或正被調查的官員有「鹹魚翻身」的想法等。
自「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王岐山推行的反腐「打虎」運動中,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成員中至今已有29人被查,大多是江派大員。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