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自勵〉詩二首

(一)

平生最惡牢騷語,

作態呻吟苦恨誰?

萬事禍為福所倚,

百年力與命相持。

立身豈患無餘地,

報國惟憂或後時。

未學英雄先學道,

肯將榮瘁校群兒!

(二)

獻身甘作萬矢的,

著論求為百世師。

誓起民權移舊俗,

更研哲理牖新知。

十年以後當思我,

舉國猶狂欲語誰?

世界無窮願無盡,

海天寥廓立多時。

【作者簡介】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學者、文學家,「戊戌維新變法」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與康有為並稱「康梁」。

【賞析】

這兩首〈自勵〉詩,是梁啟超在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寫的。當時戊戌變法已經失敗,作者被迫流亡海外,但他對國家民族的前途,仍十分關注,充滿信心。總結變法失敗的教訓,自勉自勵,表達詩人要繼續努力探求真理和改革社會的精神,這是此兩首詩的主旨。其中第二首的開頭兩句「獻身甘作萬矢的(萬矢之的,即許多人的射擊靶子、攻擊對象),著論求為百世師。」表現了詩人追求偉大理想,願為之英勇獻身的精神。

詩的第一首前四句,寫自己對變法失敗的看法,作者指出:生平最厭別人發牢騷:作態呻吟,怨天尤人有何用?世事萬物福禍相倚,戊戌變法遭頑固派鎮壓而失敗了,然而是福是禍,尚未可知。它從反面教育了國人,也就是預兆著未來的成功。「百年」句,語出《列子.力命篇》:

「力」與「命」相爭論,究竟誰有功於物。「力」終被「命」所折服。詩人反其意而用之,謂人生百年,每個人都須盡自己的努力,憑此與命運相爭。這裏表明作者在遭到變法失敗的大挫之後,堅不退縮,決心以堅忍不拔之毅力去與命運抗爭,即與頑固派鬥爭到底,爭取最後勝利。後四句,重在自我勉勵。「立身」二句,寫出了詩人為國獻身的思想與信念:自己早已以身許國,惟恐報國時機太晚,虛度光陰。「未學」兩句,其中的「英雄」,應是指為「變法」而犧牲不久的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詩人銘心難忘,「變法」失敗時,「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本來有時間、有機會逃脫死亡,但他在生死之際,毅然選擇了後者。他慷慨激昂地對勸其出逃的日本友人說:「各國變法,無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不昌也。有之,請自(我譚)嗣同始!」最後,譚嗣同「橫刀向天笑」,慷慨就義。

英雄的豪言壯舉,震撼著詩人的心靈,成了詩人往後革命生涯中極大的激勵與鞭策。因此有「未學英雄先學道」二句,意謂自己未能像譚嗣同等英雄那樣為國獻身,心有遺憾,為此,一定要學習英雄的思想,繼續探求真理,決不能像鄙俗的人們那樣,斤斤計較個人得失,要不畏困難,堅持主觀努力,不斷奮鬥。其自勉自勵之情,極為殷切。

詩的第二首,著重寫作者立志改革社會,移風易俗,教育民眾的決心。「獻身」句,表達作者為變法、為改革社會而萬死不辭的豪邁氣概,它是作者在變法前後遭際的生動寫照:在「變法」期間,康、梁多次聯名上書,早就被頑固派視為眼中釘。變法失敗,康、梁出逃而受通緝。幾年後,形勢有變,梁啟超從日本回國,仍一意圖變。待到袁世凱的復辟陰謀暴露後,梁啟超奮起反袁護國,發表了《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的著名文章,聲討袁世凱。為此,梁啟超接連收到許多匿名恐嚇信,而他只一笑置之,繼續四出活動,策動和支持蔡鍔將軍的反袁護國戰爭。袁世凱對梁啟超,恨得咬牙切齒,把「捕拿梁啟超就地正法」的「上諭」,發到了各省市。而梁啟超仍不顧一切,冒險南下廣州,以一往直前、義無反顧之精神,會見了廣東都督龍濟光,並和他舉行了談判,終於穩定了廣東,促成了護國反袁戰爭勝利。這就是詩人「獻身甘作萬矢的」的形象概括。

「著論」句,指作者立誓要著書立說,「為百世師表」。作為著名學者和思想家,梁啟超的創作力極其旺盛,一生著述甚多,在當時社會產生深廣的影響。其著述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教育、哲學、歷史、文學、新聞、法律、宗教、倫理以及目錄學和圖書館學等諸多領域,可謂論無不及,學無不窺。現已輯錄出版的《飲冰室合集》全十二冊,是近代文壇上的一部巨著,真正是「著論堪為百世師」!當然,這是梁啟超身後的事,未必為梁先生當時預料所及。然而,梁氏稟性聰慧,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個性又豪放灑脫,熱衷於宣傳正義,恨不得讓全國民眾都一下子覺悟過來,接受他的改革主張,因此不懈地著論寫文,成就巨大,已成史實,令人敬佩之至。

「誓起」二句,其中的「牖」字通「誘」,誘導之意。語出《詩經‧大雅‧板》:「牖民孔意。」此兩句,說明作者早有抱負,立誓要不遺餘力,循循善誘,教育民眾,振興民權,移風易俗,改革社會。作者這樣說,也這樣做,這一年,梁啟超在《清議報》上,發表了《積弱溯源論》,其中就大講「為中國開數千年未有之民權」問題;次年,他創辦《新民叢報》又以「維新吾民」、「昌明文化」自任,確實為助民「研哲理,牖新知」,作出了很大貢獻。

詩的頸聯對句「舉國猶狂欲語誰?」是化用《禮‧雜記》中的話:「子貢觀於蜡,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樂也。」作者藉此嘆息當時國人對自己的變法主張,尚不理解,自負語中,流露出一些無可奈何的孤獨感,這是作者對「戊戌變法」結果,沒能爭取到廣大民眾的支持,最後因孤立無援而失敗引起的深沉感嘆。但是作者並不因此而消沉悲觀。詩的最後兩句「世界無窮願無盡,海天寥廓立多時」,如奇峰突起,感情昂奮,表明作者不會放棄改革社會的願望,而且聲言這種願望,將是無盡的,意即不達目的誓不休!在茫茫宇宙中,自己將不懈努力,繼續探求真理。梁啟超先生的名句:「獻身甘作萬矢的,著論求為百世師。」敲金戛玉,振聾發聵。

他是千百萬中華英雄兒女中的志士仁人!◇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