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兩會已於日前結束,美國記者孔安(Anthony Kuhn)在兩會期間的一場記者會上,用流利的中文,向中共官員提出中國經濟發展背後隱藏的社會問題,又用英文重複一遍。事後有人將這段提問片段上傳網絡,1天之內點擊量達500萬次。

孔安是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派駐北京記者,1982年到中國大陸後開始學普通話,此後來來去去,在大陸已生活20多年,深入城鄉採訪不為人知的社會問題。

嚴肅提問卻被稱為「花絮」

在3月6日中共發改委記者會上,他用中英文向發改委提問,令女翻譯頗為尷尬。這段提問被大陸社交媒體新浪微博(Sina Weibo)稱為「發改委記者會花絮」。

孔安18日在NPR發表專文說,提問片段被稱為「花絮」,在一天之內得到500萬點擊量,意外在網絡爆紅,而他的報道,即使用盡任何方法,都沒能得到這麼大的關注。

關心中國的社會問題 孔安抓住機會問中共官員

他說,由於長期追蹤北京附近的京津冀一體化計劃(mega region plan)並注意到一些問題,而負責京津冀計劃的發改委平時不太接受採訪,因此他想抓住機會,在記者會上直接問發改委官員。

在記者會前幾天,孔安採訪了因京津冀計劃被遷移到北京市區以外的商人,這些商戶要求政府賠償他們的經濟損失。另外,他也採訪了住在距離北京市3英里以內的農民,這些農民生活極為貧困,過去13年來所謂的經濟計劃完全沒能改善他們的生活。

孔安說,他去記者會就是想要問(中共)官員,「他們的計劃原本是想要怎麼樣幫助這兩種類型的人」。

記者會當天,孔安以中文提問後又抓回麥克風,決定用英語重複問題,當時會場內引發一陣笑聲。孔安在專文中解釋,不是他不相信坐在前台官員旁邊的女翻譯官,而是想用自己的母語再說一遍問題。

令孔安遺憾的是,發改委官員沒有直接回答問題,只說京津冀計劃非常複雜,正在處理任何出現的問題。

評論員:孔安比大陸記者更關心百姓

文章說,許多評論員觀察到,相較於中國大陸記者,當天孔安的問題似乎更關心中國百姓,以及對中共官員更加尖銳及批判。

孔安說,所有中共媒體都是黨營企業,而且中共當局越來越傾向於由大陸記者「引導輿論」,並藉以得出政府想要的結論。中共領導人持續地打擊中國大陸相對獨立的媒體,並迫使許多記者自我審查或者辭職。

網民對孔安流利中文感到驚奇

讓孔安安慰的是,在快速瀏覽了大陸網友在微博上發的3千多條評論後,發現他們熱議的原因,雖然所幸不是因為它是「花絮」,但也不是關注他的提問,而是對他的中文造詣感到驚奇。

在中國生活了20多年的孔安說,中國人總是認為會說流利中文的老外是相當罕見的,因此突然冒出一位會說字正腔圓普通話的老外,都會特別好奇。然而在這些老外說普通話時,中國人往往只注意到他們的發音,而不去關心他們的內容。

孔安:中國人某些固有觀念來自中共宣傳

孔安發現在微博上對這個片段也有些負面批評,少數人質疑為甚麼一名美國人要打老遠地來到中國,批評中共的問題,美國自己也有很多問題。

根據孔安長期居住大陸的觀察,中共宣傳及有些中國人往往把國家比喻為家庭,並將媒體劃分為「友好」和「不友好」兩類,這意味著客人和友人必須對主人表現禮貌,而不是讓主人尷尬。

對於提出負面批評的網民,孔安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試圖消除這些人固有的觀念。他告訴他們,人們學習和討論發生在其它國家的事是正常的,而且中共最近也派遣大量黨營媒體記者派駐國外。

孔安告訴他們:「在尊重隱私和職業道德的前提下,我可以隨心所欲地提問」,「我在中國是客人,這是沒有爭議的,但是家和國家是不一樣的概念」。

「將國家比喻為家,容易混淆公眾及私人領域。我來中國是為了一份工作,這是一個公共服務領域,而且我認為越來越多的中國讀者群也理解到了這一點。」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