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邶風.雄雉》

雄雉于飛,泄泄其羽。

我之懷矣,自詒伊阻。

雄雉于飛,下上其音。

展矣君子,實勞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道之云遠,曷云能來?

百爾君子,不知德行。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賞析:

本詩的作者為南宮括。南宮括於周文王在世時就是五位賢臣之一,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有很多他的記載及傳說。

傳說中南宮括是中華民族南宮姓氏的始祖,他不僅文采斐然,而且武功高強,善使一口大砍刀,有萬夫不當之勇。周武王滅紂後,南宮括被封為大宗伯(九卿之一,分管禮樂等)。在周成王初期(周公旦輔政期間),南宮括依照周文王留下的禮制,在王都的郊外建起了西周王朝的第一所高等學府――大學(太學)。

王都大學校址稱為「辟雍」,所有的建築頂部為圓,基座為方,象徵著「天圓地方」的儒家學說;王都大學四周環水,象徵苦海無邊,人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必須經過修煉才能返回天上的家園。只前門有一便橋通向外界。

王都大學第一屆學生中就有周成王,還有朝廷中「士」以上官員的嫡長子,三公的嫡子等。這些學生的年齡都在二十歲以下,十四五歲以上。因此,第一屆的學生只有一百多名。大學的教學、教務等具體事情由南宮括(大宗伯)的部屬大司樂(亦稱為大樂正,中大夫)、樂師、大胥、小胥等官員負責處理。由於周朝的第一所大學是南宮括主持建立起來的,用現代的話說,他等於是周朝王都大學的第一任校長(古代學校沒有這個職位及稱呼)。所以在秦漢以後,古人也將「皇室及王侯子弟的學宮、太學」稱為「南宮」。

〈雄雉〉這首詩是南宮括在第一屆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後來此詩亦成為王都大學學生的座右銘。之所以採用「邶風」這種曲調形式唱誦自己的原創詩詞,是因為周武王在滅紂後,將紂王的嫡長子武庚及部份商朝遺民分封在邶這個地方,「邶風」其實是商朝的「國風」,她的曲調形式是商朝的開國聖王成湯傳下來的。因為夏朝及商朝都有大學,只是稱呼不同而已。所以,用「邶風」來創作及唱誦詩詞,有承前啟後的意謂。◇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