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這兩件大事,無疑將讓2016年在未來的21世紀歷史中佔據重要一章。在這兩件大事讓長期引領世界經濟秩序的歐洲和美國陷入「混沌」之際,不少人把目光轉向東方,希望中國能在未來引領「全球化」的潮流,北京也暗示自己有意扮演這樣的角色。不過如果這兩件大事顯示世界正進入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的話,中國顯然不會對這一洪流「免疫」。對於近期北京採取措施嚴控資本外流的消息,有評論認為,這是北京對其推動的人民幣「全球化」也開始產生疑慮,全球化可能進一步受到衝擊。

今年以來,一系列高調和大規模的中資海外併購或收購行動在歐洲和美國引發了政治上的關注。北京一度大力支持這些海外投資活動,但隨著近期人民幣匯率不斷下跌,資本外流重新加劇後,這些併購成了北京監管當局鎖定的目標,在限制民眾換匯,打擊地下錢莊後,當局宣佈收緊對中企海外投資的監管。

中共發改委上周二在一份公報中表示,要按照對外投資管理法規對中國企業在國外的投資項目進行核查。這一缺乏細節的公報證實了幾星期以來即被廣泛報道的消息,北京要嚴控海外投資了。彭博社表示,限制措施包括基本上封殺任何100億美元以上的超大規模海外併購、10億美元以上的非核心業務併購或房地產投資。

海外併購成主要走資渠道

中共商務部數據顯示,就非金融對外投資而言,中資集團今年海外收購總額已超出去年全年1,210億美元的紀錄,在2016年前10個月達到1,460億美元。據《金融時報》報道,在亞洲經營的投資銀行今年加班加點,為雄心勃勃的中資集團獻上大量收購目標,其中很多潛在收購對象遠遠超出收購方原來的業務範圍。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虧損的中國鐵礦石生產商山東宏達礦業今年達成協議,擬收購英國遊戲開發商Jagex。其它的還有航空公司收購金融服務企業,保險公司會投身全球酒店業。北京正尋求抑制這類活動,在人民幣走低和中國經濟放緩之際,據信海外收購已幫助某些投資者把數十億美元資金轉移到境外。

今年中國企業已達成33筆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收購交易。根據湯森路透的數據分析,截至11月初,這些交易中只有7筆已經完成。據熟悉跨國交易的幾名律師介紹,中國監管機構已經收緊了向境外轉移收購資金的渠道。其中一名律師稱,監管機構延長了處理申請所用的時間,實際上扼殺了一些對時間敏感的交易。

人民幣全球化是走資肇因

中資大規模海外併購的大背景一個是中國經濟放緩,企業投資海外尋求更好的回報,一個是各界人民幣的貶值預期,讓資金外流蔚然成風。這兩點實際上和中共央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努力有關,即讓人民幣匯率更多的「由市場決定」,和減少對資本流動的限制。分析認為,北京高層已經對此產生懷疑。

《金融時報》在題為〈中國限制資本外流反映對市場改革的後悔〉的報道中說,去年中共央行的「改革派」說服了黨內高層更多的讓市場力量決定人民幣匯率,並放開資本流動的限制,以讓人民幣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的特別提款權的貨幣「籃子」,在國際市場上與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圓「平起平坐」。

Primavera Capital Group的主席Fred Hu表示,近期實施的資本限制並非央行所願,「他們過去幾年中推動金融改革,並特別在資本賬戶改革上下了大力氣。(目前的限制)顯然抵消了這些努力」。人民幣的自由浮動和資本賬戶開放,即允許資本自由進出中國是人民幣「入籃」的主要要求。

在人民幣自由浮動方面,中共央行2015年8月改變人民幣匯率定價策略,讓其和前一天市場的收盤價趨勢保持一致。而在此之前,央行的中間價匯率可以說「隨心所欲」,當日市場匯率只能在這個中間價上下2%範圍內浮動。此前對匯率的嚴格控制是中共積累了高達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一個重要因素。

但在新體制下,如果市場力量驅動人民幣走低,央行要支持本幣匯率的唯一的辦法是拋售儲備的美元,而過去一年多中人民幣匯率的持續下滑讓央行損耗了數以千億計的美元儲備。同時,今年史無前例的海外併購和收購估計也耗費了央行儲備中的1,500億美元——中國企業平時不能持有美元,他們必須在需要時請求央行換匯。

人民幣全球化進程「叫停」

人民幣匯率近期的自由下滑和資金外逃風潮給中共央行「全球化」戰略的批評者提供了「彈藥」,特別是更開放的資本賬戶的做法,這是中資最近兩年大規模海外併購的一個重要原因。Oxford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Louis Kuijs表示,「在國務院系統,財政部和(央行之外的)所有其它部門均對此不太支持」。

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余永定對《金融時報》表示,「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他認為加強資本管制和遏制資本外流的做法完全正確。不過對於中國的官僚系統,設定一個方向和制定政策達成目的常常南轅北轍。在缺乏獨立監管和政策討論的情況下,上面有人的「精英」恐仍能走在監管前面,普通企業將成為受害者。

全球化恐難有「救命稻草」

時事評論員藍辛表示,在中國經濟放緩,風險增加的情況下,海外投資已經紛紛撤離中國,如今北京又開始限制海外投資,這意味著北京也開始放棄或逆轉其「全球化」的努力,不再甘當全球的錢袋子,這和美國不想再當無利可圖的「世界警察」是一樣的。寄望北京成為全球化「領袖」者,可能要失望了。

藍辛說,當局10月份開始真正大力控制樓市後,房地產市場交易額大幅跳水,如今當局嚴厲限制海外投資,預計歐美將不會再驚呼「中國人要買下我們了」,但這可能是好事,在上世紀80年代人們驚呼日本「買下美國」之後,日本陷入了長期的經濟不景氣。人民幣入籃和中資的「財大氣粗」是贏了面子,傷了裏子。

他表示,在過去歐美主導的全球化體制下,在統一的貿易規則和開放的市場下,中國從經濟角度實際是獲益的一方(當然這要排除環境的破壞)。席捲歐美的反全球化浪潮本身是全球性的,在這種情況下北京要想主導全球貿易規則並從中獲得有利於自己的地位面臨更大的挑戰,這將進一步降低北京「出頭」的願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