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這個名稱還未出現之前,上古帝王的稱謂有皇、帝、王,如「三皇」、「五帝」、周文王、周武王⋯⋯等。如漢朝蔡邕《獨斷》曰:「上古天子:庖犧氏、神農氏稱皇,堯、舜稱帝,夏、商、周稱王。」在《爾雅・釋詁》上記載︰「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
「三皇」、「五帝」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外史》的記載:「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又《詩・周頌・酌》:「於昭於天,皇以間之。」鄭玄箋:「皇,君也。」還有漢朝班固《白虎通・爵》載有:「何以言皇亦稱天子也?以言其天覆地載俱王天下也。」另《說文》:「帝,諦也,王天下之號也。」
西周時,周王被稱為天子。古人有句話叫作君權天授,意思是帝王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所以帝王為上天的兒子,故稱為「天子」。如《禮記・曲禮下》:「君天下曰天子。」又《幼學瓊林・卷一・朝廷類》:「天子,天下之主。」所以,在周王朝以前的帝王不管是稱皇、帝、王或天子,都還沒有把君王稱作「皇帝」。那麼,把君王稱為「皇帝」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歷史上將「皇帝」作為君王正式的稱號,是由秦始皇開始。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上記載──
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
由此可知,秦始皇自稱為「皇帝」是源自於「三皇五帝」。
據學者考查證實,中國古文明歷史確實存在「三皇五帝」時期,《尚書大傳》記載,因燧人氏教人鑽木取火,為人類帶來光明,而火象徵著天上的太陽,故稱之為天皇;神農氏教民製作耒耜、嚐百草治人、種植五穀以盡地利,故稱之為地皇;伏羲氏教民結網捕魚,仰觀天象、俯勘地理,始畫八卦,使人明白天地四時變化的規律,讓人真正成為萬物之靈,故稱之為人皇。
所謂「五帝」,依照漢朝班固《白虎通・號》記載:「五帝者,何謂也?《禮》曰:『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也。』」故五帝是指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這五位上古的聖王。黃帝號「軒轅」,在位時間長,是當時天下之共主,他發明文字、曆數、音樂、舟車等,以及製作衣裳和指南車;顓頊號「高陽」,黃帝之孫,黃帝將帝位傳給他,能持天人之道,道德高尚;帝嚳號「高辛」,黃帝的曾孫,在位時行德政、人才多,治國有方;堯帝因封於唐,故稱「唐堯」,他為人簡樸、有德政,受人民愛戴,後將帝位讓於舜;舜帝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舜帝性至孝,故受堯帝重用,後傳位於禹。「三皇五帝」稟承天意奉行王道,以德行教化人民,不僅深受人民愛戴,其德業更為歷代君王治理天下的典範,對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進步有很大的貢獻。
秦王贏政滅了六國,統一天下。秦王認為「王」的稱號並不足以彰顯他的功業,命群臣商討更適合的帝號。李斯等人向秦王進奏,認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是最尊貴的,建議稱泰皇。秦王決定去「泰」存「皇」,採用上古帝位的稱號,把上古最尊貴的神與人之三皇五帝的稱號,合而為一,稱為「皇帝」。
自此,秦王成為中國第一個「皇帝」,他自稱為始皇帝,並規定繼承他皇位的子孫要依序排列,第二代稱二世皇帝,第三代稱三世皇帝,依此傳世。◇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