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後半葉的美術學院和畫室學校是最早接納女性的專業院校,有數百名女性由此得到正規的藝術訓練。

雖然男性畫家仍居藝壇主導,但此間法國和英國都有很多女畫家受到矚目。許多最為成功的女畫家是知名男畫家的親眷,此外也有不少比較獨立的女性獲得藝術界認可。

提起伊利沙伯‧簡‧加德納‧布格羅(Elizabeth Jane Gardner Bouguereau, 1837~1922)的作品,評論家常指謫其風格太接近她丈夫——赫赫有名的威廉‧布格羅(William Bouguereau)。加德納‧布格羅在世時就有這樣的批評聲了。當時已聲名鵲起的她,對此的反應則是:「我知道我被批不能大膽堅持個性,但我寧願作為布格羅最棒的模仿者出名。」

顯然,加德納‧布格羅覺得遭受這樣的批評,即作品太像當時最有人氣的名畫家,要勝過沒有迴響。雖然她在繪畫技巧上的確酷似丈夫,但也確有一批令人驚豔的作品,其中不乏獨特的表達,使之具有某種可識別性。

她題為《農民的女兒》的畫作就是一例。像這樣的繪畫,被許多20世紀學者誤認為是有錢人對農民脫離實際的理想化——意在為不給窮人更多援助開脫。由於未像一些自然主義畫家那樣呈現骯髒繁重的農活,這些畫作被評論為不夠現實。然而,如若把所有貧農都看成過著苦工日子的髒兮兮的人,也是非常無知無禮。事實上,加德納‧布格羅創作時,是請一些農民當了模特。

現實當中,這幅畫呈現的是生命的喜悅。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一位年輕美麗的女子站在農舍雞群中間,她低頭瞥著她的母雞,帶著揶揄的神色,似乎是有意一次只讓金色的穀粒從手指間撒落幾粒。那些雞圍攏在有愛心的飼養者身邊,仰望著她,熱切期待著牠們的盛宴,有的還頑皮地看向觀畫者。這幅畫提示觀者從簡單的事物中感受愉悅、觀照生活,並且享受生命中的日常。

[美/法]伊利沙伯‧簡‧加德納‧布格羅(Elizabeth Jane Gardner Bouguereau, 1837~1922),《農民的女兒》(The Farmer' s Daughter),年代不詳,布面油畫,97×170cm,私人收藏。(Courtesy of Art Renewal Center)
[美/法]伊利沙伯‧簡‧加德納‧布格羅(Elizabeth Jane Gardner Bouguereau, 1837~1922),《農民的女兒》(The Farmer' s Daughter),年代不詳,布面油畫,97×170cm,私人收藏。(Courtesy of Art Renewal Center)

《農民的女兒》最早是在1887年的巴黎沙龍展出,1889年又在世界博覽會(Exposition Universelle)亮相。

伊利沙伯‧薩瑟頓‧湯普森(Elizabeth Southerden Thompson, 1846~1933)是當時整個英國及殖民地範圍內最負盛名的女畫家之一,也是以軍事和歷史題材繪畫成名的第一位女藝術家。

湯普森出國研習,在佛羅倫薩和羅馬師從朱塞佩‧貝魯奇(Giuseppe Bellucci),後來又從倫敦的南肯辛頓藝術學校獲得指導。其聲譽確立於1874年,當時她的畫作《點名》(Roll Call)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展出,被維多利亞女皇買下,如今仍在王室藏品中。

伊夫林‧德‧摩根(Evelyn de Morgan,1855~1919)是一位重要的二代拉斐爾前派畫家,她也是該派名畫家約翰‧斯賓塞‧羅丹姆‧斯坦霍普(John Roddam Spencer Stanhope)的侄女。她是但丁‧加百列‧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和愛德華‧科萊‧伯恩-瓊斯(Edward Coley Burne-Jones)為數不多的女性追隨者之一,創作風格上與後者聯繫更緊密。

德‧摩根自1873年開始在斯萊德美術學院(Slade School of Fine Art)學習,那時學院創立才僅2年;1875年,她前往意大利學習了2年;1887年,嫁給了著名陶藝家、設計師威廉‧德‧摩根(William de Morgan),夫婦倆在對藝術之愛及政治信條和精神信仰方面志同道合。

一位密友曾這樣說:「發現兩個如此有天賦、藝術上又完全諧和的人真不尋常,他們呼應對方的天賦,其浪漫愛情是筆墨無力描述的。」

埃莉諾‧福特斯庫-布里克岱(Eleanor Fortescue-Brickdale, 1871/2~1945)是那個時代備受尊敬的插圖畫家和油畫家。1896年,她為皇家藝術學院餐廳創作了半圓形壁畫《春》(Spring)。1902年,成為油畫家協會的第一位女性成員。

福特斯庫-布里克岱為許多書籍繪製了插圖,如《丁尼生詩選》(Poems by Tennyson, 1905)、坎頓(W.M. Canton)所著《匈牙利的聖伊利沙伯的故事》(Story of St. Elizabeth of Hungary, 1912),以及卡爾索普(D.C. Calthorp)所著《18世紀花園日記》(A Diary of an 18th Century Garden, 1926)等等。


[英]埃莉諾‧福特斯庫-布里克岱(Eleanor Fortescue-Brickdale, 1871/2~1945),《匈牙利的聖伊利沙伯的故事》(Story of St. Elizabeth of Hungary)插圖。(公有領域)
[英]埃莉諾‧福特斯庫-布里克岱(Eleanor Fortescue-Brickdale, 1871/2~1945),《匈牙利的聖伊利沙伯的故事》(Story of St. Elizabeth of Hungary)插圖。(公有領域)

[英]埃莉諾‧福特斯庫-布里克岱(Eleanor Fortescue-Brickdale, 1871/2~1945),《匈牙利的聖伊利沙伯的故事》(Story of St. Elizabeth of Hungary)插圖。(公有領域)
[英]埃莉諾‧福特斯庫-布里克岱(Eleanor Fortescue-Brickdale, 1871/2~1945),《匈牙利的聖伊利沙伯的故事》(Story of St. Elizabeth of Hungary)插圖。(公有領域)

1919年,《埃莉諾‧福特斯庫-布里克岱的著名女性輝煌史》(Eleanor Fortescue Brickdale' s Golden Book of Famous Women)由霍德&斯托頓出版社(Hodder & Stoughton)出版。該書彙編了歷史上最著名女性的傳奇故事,出自威廉‧莎士比亞、丁尼生、查爾斯‧狄更斯、愛倫‧坡和約翰‧濟慈等文壇大師的手筆。雖然書中沒有說明此書由誰構思、內容由誰編選,但書名已明確顯示編者一定是福特斯庫-布里克岱。

她的作品描繪19世紀的代表性主題,色彩如寶石般鮮活燦爛,體現出但丁‧加百列‧羅塞蒂和威廉‧霍爾曼‧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等拉斐爾前派畫家的風格。如她的寓意畫《詩人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Poet)就顯示了詩歌和音樂不僅擁有超越世俗的力量,甚至神靈也會被感動。詩人彈著曼陀林,誘使天使給他打開了門扉。畫中可見,天堂的鑰匙仍在天使的指尖晃動。

勞拉‧特里薩‧阿爾瑪-塔德瑪夫人(Lady Laura Theresa Alma-Tadema, 1852~1909)先是跟隨福特‧馬多克斯‧布朗(Ford Madox Brown)學畫,隨之師從荷蘭裔畫家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爵士(Sir Lawrence Alma-Tadema),後者對她的秀髮和淑女風度一見傾心。阿爾瑪-塔德瑪夫人很大程度上受到17世紀荷蘭室內風俗畫家如揚‧凡‧米里斯(Jan van Mieris)和加布里埃爾‧梅特蘇(Gabriel Metsu)等人的影響。她的多數畫作都在自己的畫室完成,畫室內陳設著正宗的荷蘭古董傢俬,牆板也是荷蘭式的。《執著的閱讀者》(The Persistent Reader)就是在畫室中裏完成的作品之一。


[英]勞拉‧特里莎‧阿爾瑪-塔德瑪夫人(Lady Laura Teresa Alma-Tadema, 1852~1909),《執著的閱讀者》(The Persistent Reader),年代不詳,板上油畫,44.45×58.42cm。(公有領域)
[英]勞拉‧特里莎‧阿爾瑪-塔德瑪夫人(Lady Laura Teresa Alma-Tadema, 1852~1909),《執著的閱讀者》(The Persistent Reader),年代不詳,板上油畫,44.45×58.42cm。(公有領域)

這幅畫描繪待在室內的一對服飾華美的夫婦。窗外天清氣朗,女子已收拾停當,手拿帽子,準備外出進行浪漫的散步,她有些不耐煩地注視著自己的伴侶。等了好久的她,心中越加氣惱。她的丈夫卻還沉浸在閱讀中,沒有立即放下書去散步的意思,甚至完全沒留意到女子在設法引起他的注意。

以上介紹的只有19世紀受推崇的女畫家中的少數幾位,還有許多人在藝壇獲得了成功,儘管她們不如男畫家們那樣有權威,但也相當值得研究,包括:伊利沙伯‧阿黛拉‧阿姆斯特朗‧福布斯(Elizabeth Adela Armstrong Forbes)、亨麗埃塔‧雷(Henrietta Rae)、露西‧肯普-韋爾奇(Lucy Kemp-Welch)、蘇菲‧安德森(Sophie Anderson)、瑪麗‧斯巴塔利‧斯蒂爾曼(Marie Spartali Stillman)和凱特‧佩魯吉尼(Kate Perugini,查爾斯‧狄更斯的女兒)等等。◇

作者簡介

卡拉‧萊桑德拉‧羅斯(Kara Lysandra Ross),藝術復興中心(artrenewal.org)首席營運官,19世紀歐洲繪畫專家。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