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華人重要節日之一,又稱團圓節,「人月兩團圓」正是描述中秋佳節。香港人過中秋,除食月餅、玩燈籠,還有一項有過百年歷史的傳統習俗——舞火龍,在大坑、薄扶林和香港仔等地都有這項活動。其中薄扶林舞火龍師傅吳江南,數年前開始在青年中心開班授徒,希望帶動年輕人參與,讓他們認識到傳統節慶的意義,繼續傳承。

每逢中秋,大坑一連三晚都會上演舞火龍,用以驅邪消災除瘟疫。昨晚迎月夜,天文台雖發出一號戒備訊號,大坑依然熱鬧。鑼鼓聲下,近300人舞動共32節長67米的火龍,龍身上插滿數萬支長壽香,隨火龍扭動疾走星火飛濺,吸引大批市民夾道觀看。

 

同在港島,有200多年歷史的薄扶林村,舞火龍傳統在此也有承傳。薄扶林村原本在迎月及中秋夜均有舞火龍活動,但近年因人手短缺,改為只在中秋正日晚舉行。另由於薄扶林村馬路窄,警方亦難以封路配合,為免傳統民俗失傳,帶頭舞火龍的薄扶林村民、有數十年舞火龍經驗的紮龍師傅吳江南,決心另謀出路。3年前與青年中心聯手,將舞火龍引入香港仔,在中秋日上演薄扶林、香港仔同舞火龍,而兩處終點均是華富邨瀑布灣,並在此進行「龍歸滄海」儀式。

談起舞火龍的傳統,吳江南引述老人之言,說過去曾經在該處發生瘟疫,當時有村民說有神仙報夢,稱舞火龍可消災祈福,故前兩輩人已有舞火龍習俗。另外,在大陸客家人及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原本也有舞火龍習俗,但不少已失傳。吳師傅說不排除是大陸來港的先輩,將此習俗帶入香港。他笑言,除瘟疫之說也有科學性,「其實香是可以殺菌的。這些民間智慧很聰明的。」

向天求月月光明

今年中秋,大家都擔心會因天氣問題而影響過節氣氛。不過,吳師傅則完全不擔心天氣。他說記憶中,舞火龍風雨不改,從未間斷過。吳師傅說每次村民一打鼓,「雨就小了」。是否鼓聲鎮邪的緣故?「可能有這個效果,連天都幫我們。」

有人擔心今年中秋無月,吳師傅亦指民間有妙方。「我們以前在薄扶林村,每次不見有月光,老人家就拿個盆出來敲打,叫月亮出來。很得意,月亮就出來了。用心去感動上天。」

紮作火龍就地取材

要舞好火龍,首先要紮好火龍。吳師傅強調,紮火龍所需材料是就地取材,多用禾草、竹、鐵線、大葵葉等。其中製作龍頭最複雜,「首選最靚的竹做龍頭竹,最主要是這個骨架,我們叫甲字,如果擔心力度不夠,就加多兩行,整條龍的力度就在這裏。」

選禾草也有講究。早些年薄扶林村因無禾紮龍,差點令舞火龍失傳。吳師傅解釋,因香港鮮有人種禾,以前種禾只是給附近牛奶公司牧場所養的牛吃,或者給馬場馬房所用。後來吳師傅找到門路,從大陸進口禾草,才可繼續舞火龍。火龍龍尾用大葵葉,龍鬚是榕樹根,至於龍珠,則是由長長的大電筒所作,只是龍頭的絨球加入閃燈,增加節日氣氛。吳師傅強調,「我們儘量保持薄扶林原汁原味的傳統。」

盼年輕人認識傳統

今年共有大、中、小三條火龍參加,其中小龍由12歲以下的小朋友舞動,為免生意外,小龍身上的長壽香改為LED燈;中龍由12歲以上的少年負責;大龍則繼續由吳江南師傅培養的青年人等擔當主力。去年是大龍領頭,小龍跟尾,今年改由小龍帶頭,並首次加入街舞的因素,由年輕人一起參與,帶動節日氣氛,同時也帶承傳意義。

協辦舞火龍活動的蒲窩青年中心經理郭碧珊表示,樂見舞火龍走入香港仔,希望透過活動讓年輕人認識傳統節慶。「傳統節日不單純是消費,吃月餅或者吃飯這麼簡單,而在於可透過節慶,和街坊溝通,和家人相聚,增加人情味。」

傳統中秋熱鬧似過年

時下港人生活忙碌,已少了傳統中秋的「年」味。究竟以前的中秋甚麼樣呢?本報記者採訪了50年前的富家小姐、現在為川菜館詠藜園老闆的楊太憶述那些年的中秋……她說:「那時的中秋好似過年一樣開心熱鬧。我們的中秋從早上就開始了。因為中秋意味著團圓,所以,早上起床後不可以打爛嘢,如果不小心打爛嘢,一定要講『碎碎(歲歲)平安』,而且一日都要講吉利的說話。無論幾忙碌,或者之前出門,中秋節夜晚都要趕返家團圓慶賀,哪怕之後出去都可以。」

過去中秋有祭祖習慣。楊太說當年煮好豐盛的晚餐之後,要先敬祖先,謝祖先庇佑,祈求五穀豐登、子孫平安。然後,一家大小圍坐吃飯。晚餐後,則是一日的重頭戲——拜月光。拜月光用的祭拜品甚有講究,其中包括,芋頭(點砂糖食)、菱角。水果則要有五寶,分別為柿、水晶梨、香蕉、葡萄及西柚,寓意「五福臨門」、「有始有終」、「富貴有餘」、「招財進寶」、「子孫滿堂」。其中葡萄一定要完整無缺,不可散落,寓意「百子千孫」。此外,當年的中秋還要有月餅和普洱茶。拜完月光,就可以吃月餅、飲茶、吃水果了。

她說:「小時候感覺中秋好好玩,因為拜完月光,就到了小朋友玩燈籠的環節。大人會在掏空的沙田柚裏面放入蠟燭,做成燈籠給小朋友玩,同時小朋友還有手拿的一支支煙花,『咻』一聲燒完,好開心!」她說過去的中秋,長輩會要求一家人不可有哀傷面容,不可吵架、哭鬧,大家見面一定要講吉利的說話。

那時中秋除正統月餅,還有一種叫「豬籠餅」的點心。楊太說豬籠餅其實不好吃,但小朋友卻個個都想提早偷食。只因當時甫踏入黃曆八月,家長就派給小朋友一人一個豬籠餅,那時是用竹織的籠,裏面擺放一隻可愛的豬仔餅,掛起它,讓小朋友日日對住望,豬籠旁邊有紅色紙花,直到八月十五拜完月光才可以吃。

其實到了八月十五,豬籠餅已經變得硬邦邦。而豬籠裏面的「豬仔」亦是要激勵小朋友要發奮讀書。

楊太說,現在雖然有膠做的豬籠,但小朋友已經不稀罕這些東西了,「時下多嘢食,一個麥當勞已經夠讓小朋友樂此不疲,哪還用得著豬籠餅?」

傳統月餅銷售暢旺

中秋佳節,月餅是少不得的應節食物。市面上的月餅林林總總,款式眾多,相較過去,市民有更多選擇。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時下年輕人多數不愛吃月餅,或者相比之下,會喜歡新口味多些。對於今年的月餅銷售情況,許多商家仍未有數據。

雖然很多餅家都因應年輕人口味而推出冰皮月餅,但榮華餅家公關部經理胡小寶表示,今年傳統口味,特別是雙黃白蓮蓉餅餡賣得最好。而台灣品牌「微熱山丘」的行銷公關黃燕貞表示,該公司產品銷路雖然上半年跟隨零售市道有輕微下跌,但中秋售賣情況都同去年相若,無下跌,且受中年以下消費者喜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