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宇碩
退休前任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及當代中國研究計劃統籌人,曾擔任中央政策組顧問。已出版的中、英文專著分別有三十多種。
星期日(9月4日)的立法會選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混亂的一屆。作為關心香港的市民,我們有責任去投票,以手上的選票表達自己的立場。理性選民要問的是兩個問題:一是如何能向梁振英政府施加更大的壓力;二是如何讓立法會更有效地去保護市民的權益。
過去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大概是稍高於50%,未嘗超過60%。在「行政主導」的體制下,在不公平的選舉制度下建制穩握過半議席,一部份選民很容易感到立法會的作用有限,影響到投票的熱情。
現階段的嚴峻情況是:不單爭取民主政制未來數年難有突破,連市民的核心價值和基本生活方式也日漸受到威脅。雖然民主運動不容易在議會政治中發揮重要建設性的作用,但為了維護市民的權益,議會內外均是抗爭的場所,不能過份依賴議會內的抗爭,也絕不能放棄議會抗爭。
這一次立法會選舉,民主運動候選人過多,票源分數,贏得的議會席位很可能會下跌,甚至關鍵的三分一席位也不保。因此選民要擦亮眼睛,集中票源,力爭保護現有的議席。擦亮眼睛,就要花點時間,研究一下候選人的往績,不要為他們的花言巧語所蒙蔽。
近年社會兩極化,北京對香港的干預日增,對港政策越收越緊。香港市民如果不全力抗爭,就無法維護本身的尊嚴和基本人權。即使自己不願意從事抗爭,起碼也要選一個願意全力抗爭的候選人。
面對打壓,抗爭和投降就是基本選擇,沒有所謂中間路線。2013和2014年就政改的討論,北京和梁振英政府有沒有提供妥協的空間呢?不少所謂學者和中立、溫和的組織提出若干妥協性甚濃的方案,結果全無作用。今天如果尚有人建議要與北京和梁振英政府「傾掂佢」,除了欺騙和愚蠢以外,找不到第三個解釋。
面對北京龐大的黨國機器,市民必須認清主要矛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爭取真正的民主政制就是團結的最大公約數。破壞團結,就是削弱民主運動的力量,間接為背景的治港政策服務。分化與挑撥離間,「拉一派打一派」一貫是北京對付香港民主運動的策略。
雖然選舉結果不容樂觀,但香港市民沒有放棄抗爭的本錢。一天不放棄抗爭,一天算不上失敗,起碼可以保持自己的尊嚴。一天不放棄抗爭,這一天你就不會感到孤單與沮喪。自己不放棄,更要鼓勵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不要放棄。積極參與立法會選舉,也為抗拒梁振英連任和「廿三條立法」積聚力量。面前的選擇是清楚的;星期日投票,動員家人朋友投票,打倒保皇黨,拒絕「中間派」,為整體民主運動爭取更多議席。◇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