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好孩子的另一個重要功課是「怎樣認識自己的情緒?怎樣處理自己的情緒?」

很多華人家長自己很情緒化。比如因為忙,不自覺地每天把自己的情緒加給孩子,對孩子不斷重複:「吃飽沒有,該去睡覺!」「作業寫完沒有,快一點!」殊不知,這些情緒化的導向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日本曾研究為甚麼出現白領年輕上班族死亡增多現象(稱為「過勞死」),後來發現其中一個共同點是這些人在幼年時期,他們的母親每天嘮叨「快一點」超過6次以上。可是,家長常常也很困惑,自己要上班趕時間,不催促孩子快一點,還能說些甚麼?陳彥玲老師建議(註一。下同),哪怕在日常細微教導中,家長都要傳遞給孩子正向的價值觀,比如家長可以說「專心一點!」來代替「快一點!」。

情緒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可以追溯到嬰兒喝母乳時期的經歷。母親餵奶時的心態和情緒,會影響母乳的質量及幼兒的成長。孩子吃母乳之所以重要,不僅是母乳本身的營養價值,脯乳期還會影響到孩子未來和人相處的能力,影響孩子將來畫畫、寫字的手的能力!例如,喝母乳的孩子手的抓握力比較強。當孩子吃母乳時,嬰兒的眼睛看到母親眼睛的距離就是天生幫助孩子眼睛視力聚焦和健康發育的距離,等等。所以,如果孩子的母親懂得這一點,她會以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去餵母乳。完全不同的心情、不同品質的母乳,也會養出完全不同的孩子。

另外,嫉妒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非常大,而且對孩子的學習絕對產生不好的影響。嫉妒心重的孩子一生都缺少朋友。小孩為甚麼會產生嫉妒心?當大人做甚麼事情讓孩子覺得不公時,例如:比較誰好誰不好,或不一樣的對待方式,就會讓孩子滋長嫉妒心。當孩子嫉妒心一出來時,他就要開始故意搗蛋,或做出破壞的行為。

據統計,孩子小時候在學校和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字就是「我的」。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是我的!」因為孩子剛長大時,對其生命價值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他要開始學習「分配生活的資源」。所以,在家庭早期教育中,要教育孩子「如何認識資源?如何使用資源?如何做好正確的分配?」而使用權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先他後我」。陳彥玲老師說,從小她父親教給她的就是:「當你有一口水時,要想到其他還沒有水喝的人」。從小接受到的教育,將促成今後的人生準則。◇

註釋:

註一:選自陳彥玲教授教育講座「打造身心健康的孩子」

(下圖)陳彥玲老師指,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但不代表得了抑鬱症。(shutterstock)
(下圖)陳彥玲老師指,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但不代表得了抑鬱症。(shutterstoc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