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中醫的名詞中沒有「糖尿病」這個病名;同樣地,西方醫學以往也沒有這個病名,只是由於後來的化學檢驗發達了,才出現這個病名的。

糖尿病典型症狀

依照「美國糖尿病協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糖尿病的標準症狀是:1)尿次數多。2)感覺非常地渴。3)感覺非常地餓甚至正在吃也仍覺得餓。4)極度地疲勞。5)視覺模糊。6)傷口難以癒合。7)不管吃得多或少卻體重減輕(第一型糖尿病) 。8)手腳刺痛刺熱感,痛感或麻感(第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與消渴症

古時的中醫敘述過一種叫做「消渴」的病,症狀和現代人的「糖尿病」有許多類似的現象。

消渴被分為「上消」、「中消」和「下消」幾種現象。它們都有一樣的疲勞、傷口難以癒合等現象。不但如此,形容得更加詳細而且精確,連寒熱、虛實都有精細的分析。

現在,重點先放在神經病變上。

神經病變的原因

美國糖尿病協會的糖尿病標準中第八項,「手腳刺痛刺熱感,痛感或麻感」,都屬神經病變的症狀。為甚麼產生了神經病變?現代醫學上沒有這方面的理解,並不知道它確切原因,只是描述了糖尿病患者常常有這樣一種現象。

如何預防神經病變?

要說怎麼預防,就必須了解原因才有可能預防,不是嗎?中醫的強項,看症狀的寒熱、虛實表現就能治病和療病。

先觀察患者,他們在西醫檢驗上發現了有高血糖現象,多半立即接受西醫師的建議,使用各種「降糖藥物」。降糖藥物的降糖性能是蠻快的,但是會不會造成甚麼傷害,醫學上其實還是不太清楚的。

長期吃降血糖藥

多數長期服用降糖藥物的病人,尤其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看起來都是四肢末端腫大,頭面也是下頦部位腫大,身體也是腹部最下方腫大,是否由於降糖藥物將血中的糖份,形成了脂肪堆積在身體受地心重力的最下方?這些腫大的部位,神經感應較遲鈍,就成為了麻木或不知痛的「虛寒」狀態;還有,因為累積成了大塊脂肪,變得血液的流動不良,組織容易壞死。有時因為不同的體質,一些患者也出現類似「實熱」狀態,表現了那種紅、熱、痛等神經病變現象。

先把體質調理好

要想預防?檢查出來血糖高,應該知道它只是「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並不一定就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而且也不一定就是「病」;別立即接受降糖藥物的攝入。尋求中醫的「辨證施治」治療法,將身體代謝變平衡了,也就是寒熱、虛實平衡了,血糖高的症狀就有可能恢復成為正常。

糖尿病患者的新希望

在可以預防的時候不預防,一旦出現了病變,才想要保養,那必然是太遲了。真的要保養?好吧,看中醫!

到中醫這兒來了,不管是不是糖尿病所引起的神經病變,其它所有病都是一樣;還是以最基本方法處理。甚麼方法呢?「辨證施治」;寒象治寒、熱象治熱、虛象就補、實象就瀉,如此而已。治病和保養都是同樣的方法。

病患出現高血糖症的副症狀,其中比較顯著的是傷口不易癒合,中醫會從「氣虛病」來治療。

神經病變不可逆

任何人都知道,神經沒有「再生」的能力。神經如果發生了病變,當然是不能回復的。許多疾病已經深入了就是不可逆的。

中醫對於病的看法,認為病是由淺而入深的。由身體外到裏,是自皮膚而入血脈、而入肌肉、而入筋、而入骨;從上而下的是從鼻咽喉而入肺、而入心、而入脾、而入肝、而入腎。病在皮膚的時候就立刻治療了、病在鼻咽喉或仍在肺的時候就立刻治療了。

看中醫要把握時機

當糖尿病發展到了極度嚴重,用了非常大劑量降糖藥物後,此時皮膚肌肉如果有破瘡卻沒足夠能量修補,最後變成嚴重發炎、潰爛甚至壞死,甚至影響生命,不得不通過「截肢」保護人的生命。但是古時的中醫,早就了解這種現像是屬於「虛」和「氣血不通」的狀況,因此利用簡單的「補虛法」、「通氣法」、「破瘀法」治療即可,也就很少發生需要截肢的狀況了。◇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