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並成才,而家長自身的學習和成長也非常重要。教育專家陳彥玲教授表示,孩子出現任何思想或行為偏差時,家長首先要調整自己、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和教育理念,或者自己先開始學習。
陳教授說,如果一個家長希望教育孩子成功,首先自己要在工作中挑戰智能。如果家長有這樣的做事心態,就會影響和引導孩子具備這種正面做事態度。第二是具備幽默感。第三,知道進取,有一種積極的態度。第四,好問、獨立思考。
訓練孩子獨立思考「表達自己」
孩子年幼時,家長要注意訓練並支持孩子獨立思考。強迫讓孩子做事、代替孩子思考,就會使孩子失去學習機會。
另外,還要注意引導孩子學習「表達自己」。在美國這個開放國家,很注重個人的表達。在學校,老師面對幾十個孩子,哪一個孩子能把自己的想法、疑問或困難清楚地表達出來,老師就更容易幫助他。教導孩子合理地、正面地表達自己是家長很重要的責任。
家庭教育的幾個誤區
家庭教育不當很容易造成兄弟、姐妹之間的敵對關係。如果家長對幼小孩子說,你看某某吃得比較快,你吃得那麼慢!就已經不知不覺誘導孩子的爭鬥心理、敵對心理。
敏銳的孩子
資優的孩子常常敏銳度比較高,但這樣的孩子也容易被不夠敏銳的大人(老師或家長)劃分成「麻煩的小孩」,因為他的問題特別多,或者讓大人覺得特別坐不住,所以有些孩子被誤判為過動的孩子,是因為大人不理解他們。有糊塗的大人就使用藥物把他「治」了,讓他乖乖地。這樣真的很可惜。
孩子的創造力
西方很多學科、很多領域都提倡創造力。陳教授個人認為創造力除了創新、不能和別人重複等特徵,還有創造的東西必須要有一個基本屬性,就是善良。創造的東西或提出的建議對別人有甚麼善良的影響。如果不符合「善良的影響」這個基本原則,那麼應該不被承認是「有創造力」的東西。因為如果發明沒有基礎的規範,就會產生很多變異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對個人和社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陳教授特別強調,要提高孩子學習效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就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兩方面。如果一個孩子表面的行為看起來是對的,但他內心的指導思想並不是正面的、善良的,那麼這個孩子的教育不成功。
陳彥玲教授簡介
陳彥玲教授擁有心身醫學與整體心理學博士(Ph.D. in Mind-Body Medicine and Holistic Psychology)、台大醫學院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兒童發展碩士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特殊教育碩士4個學位。20多年來, 陳教授培育過無數的教師與家長,也成功地輔導過許多孩子。她在美國矽谷地區的廣播現場Call in節目,長期受到廣大聽眾的歡迎。◇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