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作者、有「矽谷創投教父」之稱的彼得‧蒂爾(Peter Thiel)作了題為〈投出偉大企業的秘密是甚麼〉的演講,分享了創業公司怎樣成功,以及應該投資怎樣的創業企業的秘訣。在他看來,只有自身具備獨特性的企業,才能成功,特別是科技企業,只能成功一次,之後再去重複模式是不能成功的。
提到創業公司如何從0到1,彼得‧蒂爾表示,創業公司需要從小市場切入,迅速獲得壟斷,最關鍵的不是市場的規模大小,而是你所佔市場份額的大小。他以Paypal為例具體闡述了該理論,當然,如果投資也應該投類似的公司。
以下是彼得‧蒂爾的演講實錄:(接上期)
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一下這個題目,我們認為失敗者是過於沉迷於競爭,而忘記了其它更有價值的東西,失敗者也不是那些擅於競爭的人。比如說學校的游泳隊,大家都在想我們怎樣游得更快,如果你整天沉迷於游泳,想怎麼樣比別人游得更快,你會忽視了全局,忽視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
我在加州長大,在競爭非常激烈的環境中長大的。我記得當時讀初中的時候,當時有個同學說4年之後你肯定能上史丹福大學,的確4年之後我入讀了史丹福大學。
當初我整天思考怎麼樣進入史丹福大學,我從來都沒有問過我為甚麼要去史丹福大學?可能史丹福大學名聲很大,大家都說你可以上史丹福大學,因為你學習成績出色。
但是最後我也不知道為甚麼去了史丹福大學,從大學畢業之後我去了紐約的一個律師事務所,史丹福大學法學院畢業去紐約的律師事務所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每個人都想去一個好的律師事務所。
當時仔細觀察一下周圍的人,我發現很多人都悶悶不樂,但他們都是法學院畢業的律師。
於是我就離開了,有人和我說沒想到我會主動離開律師事務所。其實這就是一個越獄的過程,終於從這個沉迷當中解脫出來了。
有的時候太沉迷於一種競爭或者一種身份、地位,你會迷失了自己,不知道怎麼樣去尋找更有價值的東西,這是我們不斷要去思考的一個問題。
當你發瘋一樣地跟別人競爭的時候,即使你贏了,可能你所贏得的東西對你來說也是一種詛咒。
基辛格在哈佛大學做哲學教授,哲學系的這些教授跟基辛格說,外交或者軍事領域的競爭很殘酷,其實學術界的這種競爭比外交和軍事的競爭還要殘酷得多。
很多大學裏非常聰明的人他們看上去好像很成功,像哈佛大學的很多教授。其實很多這種非常惡性的競爭使他們迷失了自己,使他們沒有能力或者沒有精力去發現更加有價值的東西,所以有的時候競爭過於激烈,往往可能使你會失去更多更有意義的東西。
在矽谷有非常奇怪的一個現象,非常成功的一個企業家,他在社交方面好像是不在行,不太擅於與人交往,不能融入到周圍的人當中去。
為甚麼我們這些技術上非常有能力的人,但是在融入社會的過程當中就會出現問題?為甚麼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這也是我們需要去考慮的一個問題。
在美國,我們有商學院,大家都喜歡去讀MBA課程,這些人善於交際,而且多才多藝。他們通常情況下沒有真正的自己的想法,他們的思維是跳躍的。
取得MBA學位後,這些人到企業中作為代理人幫別人執行別人的想法。他們有非常好的社交圈子,互相之間能夠溝通、聯誼。但是事實上他們沒有真正地知道他們想要甚麼。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的很多人,一些企業的老總,有的現在在坐牢。
在過去的經濟泡沫中,包括互聯網泡沫和後來引發金融危機的房地產泡沫,這些做了非常非常多的錯誤決策的商學院學子們,我想對這些現象提出警惕。
莎士比亞曾經講過一句話,我們很多人願意去模仿,從小孩牙牙學語開始去模仿父母的話,沒有模仿就沒有我們這樣一個社會。
但是光有模仿是不夠的,不管是「從眾心理」也好,怎樣也好。最終這樣一種模仿不能夠給我們真正帶來一個好的結果,所以有的時候在你忙於模仿別人的時候要抽身出來仔細看一看你是不是有其它更好的方向和目標。
我在書裏面提出非競爭的狀態,不要競爭,儘可能達到不去競爭的狀態,我們作為投資者來說也願意去投資這樣的企業。
投資者有時候也經常去競爭,我自己在教學生的時候講這些話我也要拿它來約束自己。人總是有爭強好勝的心理,但是我們在投資的時候我們要去看,一家企業好像看上去競爭得非常兇狠,但是它是不是一家值得我們去投資的公司。
甚麼是一家優秀的企業?一個沒有人去投資的公司是不是一個好公司。我們很多時候需要去判斷,當我們進行投資的時候,這是我經常要問的問題,這是不是一家優秀的企業?
為甚麼我們永遠會錯失很好的投資機會?我們錯失機會的原因是甚麼?我們決定進行投資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被誤導。比如說Facebook的投資,早前Facebook只是一個哈佛大學裏的社交網站,學生自己的網站。
那麼投資者也不知道它的使用頻率高不高?多不多?好不好?直到後來Facebook在2000年向公眾開放之後我們才發現它的價值。我們當時投資了50萬美元,後來這筆投資變成很大的一筆回報。
但是我們一開始是低估了Facebook。這裏面有一個盲點,有很多的東西我們在當時很難進行估值,很難看到它的價值。偏見阻礙了我們發現這些優秀企業的價值?
所以有很多一些新的、替代性的所謂傳統酒店業的新的商業模式,LBL,還有Uber,我們認為LBL應該比Uber更值錢,所以不管是call車軟件還是做家庭酒店的軟件,投資者對它進行評估的時候,都會被自己的心態和偏見左右,甚至產生錯誤的投資決策。
投資的時候其實我們也是在競爭。當然如果有10個投資者在和我們爭這個投資項目時,我就會退出,因為我整天教別人不要爭來爭去,我自己要遵守我自己的信條。
我認為投資的盲點就是作為一個投資公司都有一個流程、一個模式,那麼因為有這個模式這次我可以再投資。但是這些模式一旦固化到一定程度,你必須要小心了。
我們以前的同事,也是特斯拉的創立者。他創立了另外一家公司SpaceX,這是我們第一次踏出傳統的行業,涉入航天領域。
一開始並沒有成功,但後來這個項目做得還不錯。那麼他們已經投入了10億美元,也是有美國太空總署的投資和合約,他們應該是可以成功的,這是現金流非常好的業務,因為火箭上天要先預付訂金,所以整個資金現金流的狀況非常好,是資本密集型的企業。
但是開始我們要投資這家企業時,我們合夥人不贊同。其中有一個說,他看了這個項目給我們的郵件後,說非常慶幸沒有參與我們的這次投資,因為我們在投資火箭公司,這實在是太愚蠢了。
但是我們的其他競爭對手對火箭一無所知,他們根本不會考慮在火箭公司進行投資,因此如果我們對火箭進行一下學習,並且進行投資。那麼我們的優勢就會比別人大很多,因此如果把這一點想清楚,這是對投資非常有利的。(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