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後裔》效應帶動南韓化妝品出口勁升;宋慧喬劇中使用的品牌唇膏,南韓銷量升360%。(劇照)
《太陽的後裔》效應帶動南韓化妝品出口勁升;宋慧喬劇中使用的品牌唇膏,南韓銷量升360%。(劇照)
2014年熱播的《來自星星的你》,約為南韓帶來1萬億韓圜經濟效應。(劇照)
2014年熱播的《來自星星的你》,約為南韓帶來1萬億韓圜經濟效應。(劇照)
2003年,《大長今》掀起全球韓劇熱潮,令韓國飲食、醫學等傳統文化揚名世界。(劇照)
2003年,《大長今》掀起全球韓劇熱潮,令韓國飲食、醫學等傳統文化揚名世界。(劇照)
 2010年,韓國翻拍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向周潤發、張國榮等香港巨星致敬。(網絡圖片)
2010年,韓國翻拍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向周潤發、張國榮等香港巨星致敬。(網絡圖片)
相關文章

韓劇《太陽的後裔》近日熱爆全城,加上主角宋仲基和宋慧喬「雙宋」襲港效應,料本周四第16集結局篇,或重演《大長今》萬人空巷式場面。網上流傳多個結局版本,全城屏息以待。而這部以戰地愛情故事為主軸的浪漫韓劇,不僅創下最高收視率,外媒形容其經濟與文化效應不可忽視,可望成為韓國經濟的新希望。

《太陽的後裔》吸金效應驚人。該劇版權至今已被中國、日本、台灣等全球32個國家地區買入,開播前,創韓劇史上紀錄的130億韓圜製作費(約8,760萬港元)已經全部收回。獨家獲得大陸、台灣播映權的大陸視頻網站愛奇藝(IQiyi.com),2月開播以來點播次數逾24億,平均每集超過1.7億次。單是前8集的嵌入式廣告收益已達2.4億元人民幣。

由於該劇在大陸太紅,甚至驚動中共公安部門在官方微博提醒觀眾勿將電視劇及現實混淆。

南韓總統朴槿惠周一表示,《太陽》不僅是對外宣傳南韓文化的窗口,更提升了海外遊客對南韓的關注。她表示,優質的文化內容不僅能創造經濟、文化效益,還能啟動旅遊市場。

助化妝品出口逆市升兩成

外媒彭博報道,《太陽》熱播對南韓而言,意味著更多的遊客(特別是中國)、更多的海外銷售(劇中相關產品)、更多的對韓投資(娛樂業),無疑將提振南韓的經濟前景。

劇中兩大明星宋仲基、宋慧喬的廣告代言費亦水漲船高。據傳宋仲基有多達100個廣告找上門,在大陸代言費過千萬。3月再登「廣告女王」的宋慧喬,劇中使用的Laneige唇膏3月當地銷售額較去年同期激增360%。大陸客旅遊熱點明洞的分店更賣斷市。

彭博引述據南韓貿易部門及海關的數據,南韓今年首季整體出口下跌13%,但化妝品出口卻錄得22%增幅。南韓海關解釋,拜南韓電影、音樂及電視節目大受歡迎所賜,南韓化妝品牌獲大眾偏愛。

創意業經濟效益不可忽視

上一波韓流熱潮,正是由2014年的《來自星星的你》引發。根據南韓文化旅遊研究所估算,《星你》帶來的直接旅遊及海外銷售高達5,300億韓圜(約35.8億港元),若算上乘數效應帶來的相關收入,該劇經濟影響力可達1萬億韓圜。

港大香港研究學系課程統籌主任、港大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教授朱耀偉認為,這是南韓創意產業帶來的經濟效應。「譬如現在宋慧喬很紅,她代言的化妝品牌就會變成潮流,大陸遊客去南韓就會買Laneige的牌子。文化創意產業變成潮流象徵的時候,就可以帶動周邊的消費、旅遊等經濟效益。在香港,我知道有學生會去首爾找劇中場景。」

陶傑談韓劇 背後文化與脊樑

從《藍色生死戀》、《大長今》到《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後裔》,每一部都在亞洲掀起南韓文化的新一波熱潮。

有文壇才子之稱的陶傑探討韓流熱原因。其一,韓劇包裝漂亮,「俊男美女,而且劇情很浪漫、文藝,內容表達比較直接,很通俗」,故對大眾很有吸引力。其二,南韓跟日本一樣,都是保存了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漢唐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價值。相對來說,日本表達含蓄,南韓表達更直接。

「比方講,南韓人很有剛烈的男子氣概,有那種剛直不阿的個性,跟日本的武士精神遙相呼應。南韓人都有一條脊樑骨,所以韓劇從《大長今》開始,到《冬日戀歌》和現在的《太陽》等,呈現了現在中國人缺失的一些價值觀,無論是倫理、政治、美學,現在那一套中國人都沒有的了。」

陶傑說,南韓演員表現非常純真,那種氣質是中國演員無法模仿的,「畢竟人還是要相信人性,追求純真、善良、美好這一面……那個社會的人際關係不會互相提防,互相猜忌,沒有束縛、壓力和緊張,你看南韓人的面孔是比較鬆弛的,笑容都是真的。但中國人面孔繃得緊緊的,政治局常委那個臉都是繃得緊緊的。」

他慨嘆現今中國人只追求GDP、經濟、消費、吃喝等,由於價值觀的缺失,已拍不出如《太陽》、《大長今》等劇。而且中國電影的場景很多都虛假,人為造景,內容也空洞。

韓劇產業一條龍  賴政府支持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亞太所研究員蔡增家,曾出書探討韓流文化。他說韓劇有特殊的意涵,其一是議題相當多元化,雖然是愛情故事,但都有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大長今》是談到古代的南韓和中國的關係,主要是南韓成為大國之後,爭取它在儒家文化圈的正統性。」《來自星星的你》雖然是以外星人為主題,但也強調南韓崛起之後,在東亞文化中扮演領航者的角色。至於《太陽的後裔》開始在國際間扮演積極角色,「我們可以看到其實這是南韓國家的一個戰略,一種行銷。」

蔡增家表示,韓流的成功和政府密切推動分不開。「國家制訂出一個戰略,然後由大企業來出錢,接下來再由演藝圈來配合,所以它是由三個行業的配合,其實是缺一不可。」南韓政府從2004年開始,成立利用韓劇推廣南韓影響力的委員會,隸屬於青瓦台(總統府)之下,投注了相當多的經費與費用,資助韓劇的製作。

在蔡增家的觀察中,風靡一代觀眾的日劇近年走向沒落,韓劇日益崛起,是因為韓劇讓大家看到光明和希望。「大家都說日本的文化比較陰暗,黑暗面的。南韓是基於在一種正面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韓劇大部份都是發生在那種大家族,就是那個大企業裏面的劇情。韓劇很少表現科幻內容,我覺得韓劇給大家看到南韓的一種光明。」

南韓90年代赴港取經  港產片現況引反思

八、九十年代是港產片的高峰期,南韓文化部1998年曾遠赴香港取經,學習香港戲劇拍攝技術,再加入自己的構思重新包裝,將國家影視文化普及,並推出保護政策,讓南韓影視文化蓬勃發展。

身為台灣人,蔡增家明言,當時他也看港產片長大,如許冠傑三兄弟、劉德華等都是膾炙人口的明星,演出的電影至今仍印象深刻。不過九七之後,隨著政治環境改變,港產片光輝不再,「香港的整個演藝圈的人都北上去發展了,香港就形成了一種空洞,所以非常可惜。現在香港還在說周星馳,但是周星馳之後有誰?」

陶傑認為,香港回歸中國後,要北上拍片必定要受制於大陸的價值觀和審查,創作的靈感慢慢就自然就會枯竭,「如果你生來毫無輸過,那甚麼意念都會出來,你這腦袋裏頭慢慢的加上一條繩子,再加一條枷鎖,那個希臘裏頭靈感的女神繆斯就會離開你。香港現在這個繆斯已經離開了。」

學者:香港失去造星能力

港大教授朱耀偉惋惜香港失去了製造明星偶像的能力,反而南韓的流行文化有這樣的能力,值得香港政府反思。

「我想合拍片對香港電影很大的衝擊,題材有限制,慢慢沒有香港特色的東西。我覺得香港不可以再靠合拍片,要靠一些香港本土電影吸引觀眾。當然資金方面有很大問題,政府方面有香港電影基金,但是資助相比起南韓是『蚊比同牛比』。」

他指無論是政府的投入,還是目前的香港政治環境,都扼殺了電影產業的發展。如近期《十年》獲得金像獎引發的爭議,都顯示電影「被政治化」。

他認為港產片要重引潮流,需立足於本土特色。如《歲月神偷》這類的本土情懷,或者《一代宗師》國際化視野都要有。「所謂香港本土的特點就是不排外,能夠包容吸納不同的文化,變成自己的特點。希望可以重現這種活力。」◇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