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周刊》今年一月最後一期以全球經濟衰退可能出現為封面議題,內容主要是討論中國的經濟危機,以及因而觸發的全球經濟衰退。中國近月的股災引起國際金融界的關注,因為中國經濟佔全球生產總值百分之十三;而全球經濟相互依存度高,中國經濟危機難免衝擊國際經濟。
西方經濟界最近一年多對中國經濟的評估從樂觀轉變為相當悲觀,一些國際金融大鱷最近明言要在今年狙擊人民幣獲利;相比這一兩年印度的經濟增長率有望在最近二三十年首次超越中國。
這些西方觀點,反映西方國家因為中國強起,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上升而且立場越來越強硬,因而促成對中國經濟的評估轉調。西方財經界自然擔心中國經濟危機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小部份財團考慮如何從中國的經濟危機獲利。
中國官方經濟智囊近年亦坦承中國經濟遇到不少嚴峻的挑戰,包括:經濟增長率由高速換檔至中高速,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時過份投資形成產能過剩需要「消化」,經濟轉型升級自然出現陣痛,外圍經濟亦同時不景氣,中國經濟未來一兩年難言樂觀。
有危自然有機。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重創日本經濟,但成功促成其轉型升級為知識密集型的經濟,在八十年代享受十年的經濟繁榮就是先例。中國如果能徹底推動經濟改革,促成轉型升級,同樣可以為以後十年的經濟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每年6%到7%的經濟增長率應該是不錯的成績。只要能頂住既得利益的壓力,繼續推動改革;而不是半途而廢,重新以大量投資基礎來推高經濟增長率,從而無法消除產能過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這樣正確的戰術就能收效。
中國經濟危機的風險在體制的缺陷。《時代周刊》指出:中國私營部門的債務從2008年到2015年作為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增加了96%。私營部門難以從國有銀行貸款或者在股票市場集資,經常要從「地下銀行」借貸,後者一般追求高息,風險評估做得差。一旦私營企業不能還貸或破產,資金鏈斷裂,「地下銀行」隨即破產甚至主事人挾款逃跑。消息傳開,市場容易震動。
地方政府債務堆積,一些地方政府其實已經破產。房地產業不景氣,地方政府無法以賣地籌集新資金,亦無法啟動新項目。所以中央領導現在要回過頭來保住房地產業;不然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破產,很可能會觸發危機。
中國外匯儲備從一年多前高位的4.2萬億美元下降到今天的3.2到3.3萬億美元,加上去年外貿盈餘的五千多億美元,一年左右流失外匯1萬5千億美元左右。這種趨勢如果不能迅速回轉,國際金融界對中國經濟信心下降,又是觸發危機的重要因素。◇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