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賀詩成報道】1月7日(周四),中國股市再現大盤熔斷、千股跌停的慘烈走勢。2016年開年後短短4個交易日內,大盤就已兩度觸發下跌7%的熔斷閾值,暫停交易。有分析認為,這反映了市場的脆弱程度和恐慌情緒。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目前A股面臨的負面因素較多,包括人民幣匯率貶值、大股東減持壓力加大、A股潛在擴容壓力等。
路透社1月7日報道,國都證券策略分析師肖時俊表示,不穩定因素太多,導致大盤劇烈震盪。這些不利因素包括:人民幣匯率年初快速大幅貶值,地緣政治不穩定因素較多,註冊制改革擴容壓力,市場估值水平偏高都對市場衝擊較大。
隨著股指的連續大跌,對於熔斷交易機制的質疑聲也逐漸增多。
鵬華基金首席策略師張戈表示,人民幣在岸和離岸市場遭遇重挫,出現了罕見的快速下行,匯率市場的震盪引發股票市場情緒不穩,疊加熔斷機制,導致新年首周大盤的第二次熔斷。
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表示,除了市場對熔斷機制的擔憂,人民幣貶值成為壓倒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日中國股市開盤不久就觸及7%熔斷閾值,暫停交易直至收市,全天交易不足15分鐘。滬綜指.SSEC最終收挫7%,創四個半月最大單日跌幅。
熔斷機制遭質疑
市場人士指,熔斷機制設置的初衷是為了降低市場大幅波動概率,防止市場短期內發生非理性大幅波動。但從近日市場表現來看,在磁吸效應的作用下, 未能有效控制和約束市場的非理性行為。
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由於目前熔斷線和兩次熔斷之間距離設置過窄,顯著影響了市場的流動性。此外中國市場以散戶為主,對於政策了解程度不高,額外增加了恐慌情緒。
他繼續說,熔斷機制本身並不是問題,但是熔斷線設置較高,且熔斷線之間間隔較大,使得對流動性影響較小。設置熔斷機制不應降低市場原有流動性,對於大盤指數要更偏重防範過度波動,對於個股則要更偏重提供流動性。
孫建波認為,熔斷機制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散戶的交易心理,尤其是散戶的跟風和羊群效應的交易心理。在熔斷機製作用下,散戶一旦形成一致認識之後,這種交易心理的擴散就會比較快。
他說,中國股市本身就已存在漲跌停板制度,漲跌停板制度與熔斷機制之間的制度協調需要進一步研究。
上交所表示,1月7日上午9:42和9:58,滬深300指數分別觸及5%和7%跌幅閾值,按上交所規則,指數在觸及閾值後即啟動熔斷。當完全熔斷時,第一次指數實際跌幅為5.38%,第二次指數實際跌幅為7.21%。
三大交易所暫停實施熔斷機制
財新網報道,由於質疑聲較高,1月7日晚間,三大交易所同時宣佈於1月8日起暫停實施指數熔斷相關規定。本周受多方因素影響,A股呈下跌走勢;熔斷機制掐斷市場交易連續性和流動性,客觀上加劇了市場下跌幅度和速率。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引入指數熔斷機制的主要目的是為市場提供「冷靜期」,其不是市場大跌的主因,但從近兩次實際熔斷情況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熔斷機制又有一定「磁吸效應」。權衡利弊,目前負面影響大於正面效應。為維護市場穩定,證監會決定暫停熔斷機制。
財新報道稱,1月7日證監會及更高層均召開緊急會議,最終做出如上決定。
有消息稱,除了恢復原狀之外,證監會還有另一套方案,旨在改善現有熔斷機制:從目前的兩檔熔斷,調整為取消第二檔7%熔斷,只保留5%,並且縮短熔斷市場。但這套方案未獲高層肯定。
至1月7日,熔斷機制僅實施了4天時間。在短短4個交易日中,有兩個交易日觸發熔斷閾值,並且均連續穿透兩檔閾值,提前收市。在這兩個交易日中,股指擊穿第一檔熔斷位置並復牌後,均迅速向第二檔熔斷閾值靠攏,印證了此前交易所有關「磁吸效應」的擔憂。
所謂磁吸效應,是指在實行漲跌停和熔斷等機制後,證券價格將要觸發強制措施時,同方向的投資者害怕流動性喪失而搶先交易,反方向的投資者為等待更好的價格而延後交易,造成證券價格加速達到該價格水平的現象。
事實上,早在熔斷機制推出前,市場已有不少反對的聲音;一周兩天的遭遇熔斷,並快速觸及第二檔暫停交易至收市,使更多市場人士開始客觀討論熔斷的問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